[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模态超声导波的长运输管道自动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7945.4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郭素敏;梅林强;苏春建;袁凤如;吴晓辰;杨龙允;孔伟进;曹高华;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模 超声 导波 运输 管道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运输螺旋焊管的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模态超声导波的长运输管道自动检测装置,属于长运输管道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如今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已经进入平常百姓家,面对巨大的需求量,石油、天然气的运输成为一项重大的工程,而管道运输作为与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并列的五大运输方式之一,具有运输周期短、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输效率高等优势,使其在石油、天然气运输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逐渐投入,管道的需求量迅速的增加,而用于如此长距离运输的管道大多数为螺旋焊管,为了能够提高运输的效率,管道内的油气都是通过增强压力来运输的,因此螺旋焊管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条件,而焊缝处无非是螺旋焊管最脆弱的部位,因此不仅要保证螺旋焊管的质量,还要通过后期的检测方法避免焊缝处有裂纹、气泡、夹渣等缺。除此之外,长运输管道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内部运输的介质都会对管道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基于此,管道泄漏问题时有发生,为了能够及时发现运输管道的内部缺陷,在保证输油、输气管道正常运输的情况下,需要对运输管道进行缺陷在役检测。
目前的管道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有射线检测技术、渗透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和超声波检测技术。其中射线检测技术仅对管道焊缝中的气孔、夹渣和疏松等体积型缺陷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对平面缺陷和腐蚀的检测灵敏度较低,检测效率低;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由于是在管道内部进行,因而可操作性不强;超声波检测技术则具有能实现远距离在役检测、可检测焊缝缺陷和腐蚀缺陷、可在管道外部在无需剥离防腐层和清管测径的情况下检测、操作性强检测效率和精度高等优点。因而超声导波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管道检测领域,并且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在申请号为201410581346.5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压力管道超声内检测自动化装置,由于管道运输具有持续性,因此对于实现管道的内在的在役检测的实际应用上并不可行。而在申请号为201320124475.2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远程燃气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其采用在运输管道上间隔一定距离部署红外传感器,然后通过采集红外传感器信号的方式对管道进行远程检测,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红外传感器精度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非常高,并且红外传感器只能检测管道泄露之后的情况,这时再经过无线网络处理后可能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这种方法不仅检测成本高、时效性差,而且检测精度差,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总的来说目前超声波检测还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对人员技术要求高、管道缺陷类型识别度差的缺点。而且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为避免工人在我国大西部恶劣环境下对运输管道进行在役检测,并实现管道检测的远程控制下的自动化、智能化,这就成为众多研究者持续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模态超声导波的长运输管道自动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双模态超声导波的长运输管道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可越障式的管道爬行器、超声导波发生器、双模态超声导波探头、信号转换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电源模块、GPS定位模块和远程总控室;可越障式的管道爬行器包括管道爬行器外壳和设置在管道爬行器外壳下方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带齿磁吸轮、齿轮转轴、三轮连接杆;
带齿磁吸轮安装在齿轮转轴的两端,齿轮转轴的每一端均设置有三个带齿磁吸轮,三个带齿磁吸轮等角度分布于齿轮转轴的外侧并与其啮合在一起,且位于齿轮转轴同侧的三个带齿磁吸轮之间采用三轮连接杆、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齿轮转轴为两根,水平对称设置在管道爬行器外壳的两侧;
超声导波发生器与双模态超声导波探头相连接,信号转换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电源模块设置在管道爬行器外壳的中部,并通过导线分别与超声导波发生器、信号转换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遥控装置以及管道爬行器驱动电机相连接;管道爬行器外壳的外壁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
超声导波发生器、信号转换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遥控装置均设置在管道爬行器外壳内;管道爬行器外壳采用全封闭钢制外壳。
双模态超声导波探头为可发射纵向波L(0,2)和扭转波T(0,1)超声导波的组合探头;纵向L(0,2)导波可准确检测管道表面的腐蚀和裂纹等缺陷,扭转波T(0,1)导波可沿螺旋焊缝检测焊缝缺陷。
双模态超声导波探头使用螺钉固定在管道爬行器外壳的下方,双模态超声导波探头与待测管道的接触部分材料为橡胶,在检测时双模态超声导波探头与待测管道间形成一层空气耦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9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