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循环种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7809.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1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群庆 |
主分类号: | A23K10/30 | 分类号: | A23K10/30;A23K10/37;A23K20/163;A23K40/10;A01K67/02;C05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孙巍 |
地址: | 410299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物 生态循环 种养殖 水产品 固体废弃物 堆肥 蔬菜水果 药物残留 畜禽肉 碾碎 成粒 基肥 藤蔓 投喂 制备 抗生素 叶子 骨头 食用 饲养 饲料 养殖 环保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循环种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饲料;(2)将饲养过程中的出产的固体废弃物,以及养殖的农、水产品,食用后剩下的骨头,碾碎,混合,堆肥后,成粒,作为基肥使用;(3)步骤(2)中产出的菜帮、藤蔓、叶子等废弃物,作为青饲料,对步骤(1)中的农、水产品进行投喂。本发明实现方法简单,能够提供完全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的畜禽肉、蛋、奶,以及蔬菜水果等,能满足人们对“吃的健康”的需求。并且利用了原本无价值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同时循环使用各个步骤中产出的废弃物,符合现代人对环保绿色的食品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循环种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人们已经脱离了吃饱、吃好的需求层次,已经开始追求吃的健康。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野生的、自然养殖、种植的农副产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养殖、种植,其中大规模使用的农药、兽药、肥料等物品会产生大量的残留,对人的健康不利,有悖于人民对“吃的健康”的追求。那么如何发明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种植方法,可以循环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并且杜绝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的同时,提供既营养价值高,且健康安全的农副产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循环种养殖方法,能将种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的弊端,并且能够进行内部的循环,同时可以大规模的利用原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循环种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饲料:将重量比为40%-60%的玉米粉亦或黄豆粉,添加20%~30%的绞股蓝亦或滋补品药渣亦或中草药药剂制备后的固体废弃物,以重量百分比为10%-15%的竹叶蒸煮液混合重量百分比为10%-20%的淀粉为粘合剂,各组分总重量比为100%混合,按需求成粒,晾干,作为饲料喂养畜禽、甲鱼等农、水产品;
(2)将饲养过程中的出产的按重量百分比为50%-60%的有机肥包括步骤(1)中竹叶蒸煮液中蒸煮完成的竹叶、以及重量比为20%~25%的滋补品药渣亦或中草药药剂制备后的固体废弃物,以及20%~25%步骤(1)中养殖的农、水产品,食用后剩下的骨头,碾碎,混合,堆肥后,成粒,作为基肥使用;
(3)步骤(2)中产出的菜帮、藤蔓、叶子等废弃物,作为青饲料,对步骤(1)中的农、水产品进行投喂。
进一步的,所述竹叶蒸煮液的制备方法是将鲜竹叶与水按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后加温至100°蒸煮20分钟以上,然后过滤,过滤所得滤液即为竹叶蒸煮液,滤渣即为步骤(2)中所述蒸煮完成的竹叶,所述竹叶蒸煮液内根据竹叶黄酮含量添加重量百分比不超过4%的鲜竹沥,所述滋补品药渣为滋补品亦或营养品亦或保健品生产萃取后剩余的固体废弃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方法简单,能够提供完全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的畜禽肉、蛋、奶,以及蔬菜水果等,能满足人们对“吃的健康”的需求。并且利用了原本无价值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同时循环使用各个步骤中产出的废弃物,符合现代人对环保绿色的食品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生态循环种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饲料:将重量比为40%的玉米粉亦或黄豆粉,添加30%的绞股蓝亦或滋补品药渣亦或中草药药剂制备后的固体废弃物,以重量百分比为20%的竹叶蒸煮液混合重量百分比为10%的淀粉为粘合剂,各组分总重量比为100%混合,按需求成粒,晾干,作为饲料喂养畜禽、甲鱼等农、水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群庆,未经李群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