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麻纤维加工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6736.8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7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苏工兵;周会勇;孟秀萍;袁浪佳;孟力;吴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B1/10 | 分类号: | D01B1/10;D01B1/48;D01B1/36;D01B1/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纤维 加工 生产线 | ||
一种麻纤维加工生产线,包括依次排列且组合在一起的第一揉麻机、第一过渡装置、预处理装置、第二过渡装置、第一高温气爆装置、第三过渡装置、第二高温气爆装置、第四过渡装置、第三高温气爆装置、第五过渡装置、第一敲麻机、第六过渡装置、第二敲麻机、第七过渡装置、第三敲麻机、第八过渡装置、第一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第九过渡装置、第二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第十过渡装置、第三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第十一过渡装置、漂白装置、第十二过渡装置、挤干装置、第十三过渡装置、烘干机、第十四过渡装置、第二揉麻机、第十五过渡装置、牵伸成卷机。本设计不仅生产质量高、环保效果好、适用范围广,而且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麻纤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纤维加工生产线,主要适用于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增强环保效果、扩大适用范围。
背景技术
在麻纤维(精干麻)的生产中,由于麻的可用纤维被非纤维素类胶质成分包围,脱去这些胶质成分就成了麻纤维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近年来在麻纤维制备方面的技术研究主要侧重于采用生物脱胶或其他有别于生物脱胶的工艺,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化学脱胶的煮练工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据申请人所知,现在麻纤维(精干麻)的生产方式首先对原麻进行长达数个小时的煮练,接着将煮练后的麻人工转移到圆盘拷麻机进行敲麻,接着再将被敲击后的麻转移到清洗槽进行人工漂洗,再接着是由人工转移漂洗后的麻到漂白槽进行人工漂白,然后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挤干,挤干后再转移至烘干机进行烘干,接着再转移麻至揉麻机进行揉搓开松,最后转移麻至牵伸机进行牵伸。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现在麻纤维(精干麻)的生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麻纤维加工的机械设备陈旧,生产质量差,效率低、用工多;其次机械开纤方式存在噪声大、加工麻纤维时会导致纤维缠绕严重、麻束凌乱、纤维纠结的问题;最后化学脱胶的生产流程,存在水和化学用品消耗多的问题。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851787B,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7月4日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韧皮麻纤维制作生产线,包括基于理麻、脱胶、分纤水洗、漂洗柔软、烘干、软麻上油、渗透养生、牵切梳理、精梳分理工艺过程的各设备,脱胶装置包括机械脱胶装置、生物脱胶装置和高温煮漂脱胶装置,装置所用到的挂纱架为在一根中空柱上联通若干空心梁,空心梁上又设置有若干挂杆,挂杆侧向设置有若干孔眼,分纤水洗装置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打手和分纤罗拉,上方喷水,软麻上油装置采用挤压揉搓和从上、下分别喷油,牵切梳理采用牵伸罗拉组和拉断罗拉组,差速运转并同时加压,精梳分理采用圆梳和顶梳梳理,拔取车拔取,针排沿旋转方向密度逐渐增加和细度逐渐减小。虽然该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发明采用机械脱胶、生物脱胶和高温煮漂脱胶工艺,导致生产质量低、环保效果差,同时,该生产线仅适用于韧皮麻纤维制作,使得其适用范围较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质量低、环保效果差、适用范围窄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生产质量高、环保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麻纤维加工生产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麻纤维加工生产线,该加工生产线包括依次排列且组合在一起的第一揉麻机、第一过渡装置、预处理装置、第二过渡装置、第一高温气爆装置、第三过渡装置、第二高温气爆装置、第四过渡装置、第三高温气爆装置、第五过渡装置、第一敲麻机、第六过渡装置、第二敲麻机、第七过渡装置、第三敲麻机、第八过渡装置、第一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第九过渡装置、第二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第十过渡装置、第三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第十一过渡装置、漂白装置、第十二过渡装置、挤干装置、第十三过渡装置、烘干机、第十四过渡装置、第二揉麻机、第十五过渡装置、牵伸成卷机,所述预处理装置、第一高温气爆装置、第二高温气爆装置、第三高温气爆装置、第一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第二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第三麻纤维分纤清洗装置、漂白装置、挤干装置都通过管路与回水管相连接,所述挤干装置、烘干机均通过管路与送风管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6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纯石英晶体的生长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静电纺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