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度废水的脱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5672.X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9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龙;胡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锦龙弘业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4;C02F101/1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赵文静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度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盐度废水的脱氮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通过基于新型同化作用机理实现高效除氮,旨在解决以往生化工艺中处理效率低、剩余污泥难以重复利用、能耗高等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氨氮驯化步骤,总氮驯化步骤,高盐度废水处理步骤等阶段,以海底沉积物或淤泥为接种污泥,经历54d启动成功,总氮去除负荷最高可达到0.6kgN/m3/d以上,去除总氮中95%以上进入污泥。本发明工艺去除总氮,总氮去除率高,剩余污泥肥效高,能耗低,反应速率高占地省,尤其适用于海水冲厕等高盐度废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盐度废水的脱氮方法。
背景技术
除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主流工艺按机理分为硝化-反硝化机理、自养脱氮机理等。硝化-反硝化机理中,有机氮经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氮,氨氮在好氧条件经硝化菌群氧化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反硝化菌群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氮还原为亚硝酸盐氮,并进一步还原为氮气,同时产生少量氮氧化物副产物,实现氮素从污水中去除,进入空气。自养脱氮机理中,氨氮在好氧条件经硝化菌群部分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同时产生少量氮氧化物,实现氮素从污水中去除,进入空气。虽然这两种过程均伴随一定的同化现象,但比例一般在20%以下,氮素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氮气,并消耗一定的能源的方式去除,同时产生氮氧化物副产物,剩余污泥含氮量低,肥效差,难以利用。在高盐废水中,虽可富集硝化菌群及反硝化菌群,但反应速率仅为低盐状态下的20-30%,处理负荷低,耐盐度冲击差,难以在高盐废水处理中发挥作用。
近年来,已有学者发现了脱氮新的过程,即新型同化作用,功能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吸收,从水体中去除进入细胞内,随剩余污泥排放,氮以有机氮形式得以储存到污泥中,从污水中去除,去除率可超过90%。由于生物同化除氮效果远高于传统工艺中出现的生物同化现象,称为新型同化作用。这类细菌可将氨氮直接吸收,将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氨氮再吸收。这类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在海底底泥及沉积物中,分离出了相关菌种,但由于其对于环境控制条件要求较高,未能实现工艺化,且相关菌种难以富集,急需相关方法,能够快速富集启动,解决难以规模化应用等问题。
本发明针对高盐废水中的氮素去除,基于新型同化作用机理实现高效除氮,旨在解决以往生化工艺中处理效率低、剩余污泥难以重复利用、能耗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盐废水氮素难以处理,生化工艺中处理效率低、剩余污泥难以重复利用、能耗高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同化脱氮的处理方法,具有处理负荷高、能耗低、剩余污泥肥效强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盐度废水的脱氮方法,所述高盐度废水中氯离子为10-30g/L,pH为6.0-9.0,游离氨20mg/L,包括以下步骤:
1)接种启动步骤,以高盐度废水为进水,利用海底沉积物或淤泥为接种污泥,控制反应器内接种污泥浓度在8-12g/L;采用间歇方式运行,控制进水碳氮比15,氨氮在200-300mg/L;反应时,通过曝气或搅拌实现充氧,控制DO在0.2-0.5mg/L;当氨氮去除率50%时停止曝气或搅拌,反应结束,开始沉淀及排水,不排泥,进入下一周期,重复此方式运行,直到周期内反应时间20h,进入下一步骤;
2)氨氮驯化步骤,控制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在3-5g/L;采用间歇方式运行,以高盐度废水为进水,控制进水碳氮比10,氨氮在200-300mg/L,硝酸盐氮在100-200mg/L;反应开始时,通过曝气或搅拌实现充氧,控制DO在0.4-0.9mg/L;当氨氮去除率80%后,控制DO在0.2-0.5mg/L;当硝酸盐氮去除率90%时停止曝气或搅拌,反应结束,开始沉淀、排水及排泥,进入下一周期,重复此方式运行,直到周期内反应时间20h,进入下一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锦龙弘业环保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锦龙弘业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5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