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网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5609.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0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董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民众亿兴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闫艳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网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信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接入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上的自动化系统很多都是多设备、多介质、多协议、多层应用交叉的大杂烩。在通信领域,具体的通信介质类型有很多种,如以太网,串行口、CAN总线、GPRS等等。从应用层,或者说编程的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种通信介质,如果应用程序想要利用该介质进行数据的收发,或者控制它们的打开和关闭,都需要在相应操作系统之上编写相应程序模块,这个工作称之为介质处理;通信双方要进行数据交互,就必须先进行相关的“约定”,既包括通信介质的约定,也包括数据内容的定义。这些约定就是所谓的“通信协议”。
对于“通信”来讲,双方交互的内容其实是一帧一帧的报文,如何从一帧报文中获取到相关的数据,就必须根据“协议”的约定,来对那些收到的报文进行解析,这个工作称之为协议处理;一个系统如果需要和另外一个系统进行互联,由于双方的“数据模型”往往不同,就需要进行翻译,也就是进行“数据模型转换”。而目前通信网络系统中常出现的多层、多介质、多协议、多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在进行数据交互时会导致系统稳定性低,工作效率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通信网络系统,该通信网络系统解决目前多层、多介质、多协议、多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在进行数据交互时导致的系统稳定性降低和工作效率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通信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两台通信服务器,所述的底层通信服务器中包括一个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和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中间层和最高层的通信服务器包括两个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和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底层通信服务器通过其通信处理模块与数据源进行数据交互,最高层的通信服务器通过其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用于与上层应用层进行数据交互,各层通信服务器之间级联嵌套。
进一步地,所述的每个通信处理模块包括通用数据对象描述单元、协议解析单元和介质处理单元,通信服务器之间通过其各自的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实现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的协议解析单元主要以协议配置模板的方式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是指接口函数一定,接口参数用通用数据对象,参数可变,数据接口内容可变。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口函数包括数据订阅接口、数据发布接口、数据下行请求接口和数据上行返回接口。
上述通信网络系统的构建过程如下:
(1)先是用xml文件描述协议,并且建立协议模板;
(2)根据协议模板解析数据完成与设备的数据交互;
(3)调用标准化接口完成与上层应用的数据交互;
(4)将协议模板的名称和路径写入平台的配置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XML文件管理信息可通过HTTP协议传输。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通信服务器上设置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和通信处理模块,完成对装置数据的接收、发送和通过调用标准的通用数据对象接口完成对上层应该的数据接收和发送,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工效性和健壮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通信网络系统包括n台通信服务器,每台通信服务器包含有 n个通信处理模块,每个通信处理模块包括有通用数据对象描述单元、协议解析单元和介质处理单元,1号通信服务器包括有一个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其它的每个通信服务器中包含有两个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这n台通信服务器按照序号顺序通过其通用数据对象标准化接口嵌套级联在一起,1号通信服务器根据协议解析单元完成与设备数据的交互,n号通信服务器调用标准化接口完成与上层应用的数据交互。
其中,协议解析单元主要以协议配置模板的方式实现,从而降低了开发难度,增加了协议的灵活改变的需求,协议改变了只需改变协议模板配置文件即可而不需要改动代码,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出错机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民众亿兴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民众亿兴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5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内置卡瓦式油井盘根调节螺母
- 下一篇:井口注汽防刺漏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