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蚕室加热加湿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5010.2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何徵羽;何子勖;简忠君;郑作运;简忠海;刘长生;张明书;张从现;张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斌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20;F24F11/00;H05B3/00;F24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5450 河南省信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蚕室 加热 加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蚕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蚕室加热加湿器。
背景技术
蚕是一种昆虫类变温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而变化的,养蚕过程中,温度与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蚕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养蚕过程中掌握并调节各龄蚕儿的适宜温湿度,是获得蚕茧高产优质的关键。现有的蚕室加热加湿器一般采用煤炉或普通电暖器,煤炉易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养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且有害气体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普通电暖器一般采用碳素管、碳纤维管、卤素管、石英管等管状加热器,易产生强光污染,也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而且现有蚕室加热加湿器没有实现智能远程控制,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加热加湿,物联网远程控制,节能高效的蚕室加热加湿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蚕室加热加湿器,由壳体、电源组件、WIFI接收控制器、中继器、温度湿度控制器、远红外电加热器、加湿器和APP个人终端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组件安装在壳体内部,通过电源线插头输入电源,电源组件输出端分别连接WIFI接收控制器和中继器电源输入端,WIFI接收控制器与中继器连接,控制中继器电源通、断动作,温度湿度控制器电源输入端与中继器电源输出端连接,远红外电加热器、加湿器分别与温度湿度控制器电源输出端连接,WIFI接收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温度湿度控制器和APP个人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由APP个人终端设定开、关机时间、蚕室温度、湿度,发送指令给WIFI接收控制器,由WIFI接收控制器控制中继器和温度湿度控制器通、断动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蚕室加热加湿器,设置有WIFI接收控制器、APP个人终端、温度湿度控制器和远红外电加热器、加湿器,实现了蚕室加热加湿物联网远程控制,降低人工成本,安全作业,促进蚕的生长发育,提高养蚕经济效益,而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远红外电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方式框图。
附图中:1为壳体、2为电源组件、3为WIFI接收控制器、4为中继器、5为温度湿度控制器、6为远红外电加热器、7为加湿器、8散热窗、9为APP个人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蚕室加热加湿器,由壳体(1)、电源组件(2)、WIFI接收控制器(3)、中继器(4)、温度湿度控制器(5)、远红外电加热器(6)、加湿器(7)和APP个人终端(9)组成,电源组件(2)安装在壳体(1)内部,通过电源线插头输入电源,电源组件(2)输出端分别连接WIFI接收控制器(3)和中继器(4)电源输入端,WIFI接收控制器(3)与中继器(4)连接,控制中继器(4)电源通、断动作,温度湿度控制器(5)电源输入端与中继器(4)电源输出端连接,远红外电加热器(6)、加湿器(7)分别与温度湿度控制器(5)电源输出端连接,WIFI接收控制器(3)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温度湿度控制器(5)和APP个人终端(9)建立通讯连接,由APP个人终端(9)设定开、关机时间、蚕室温度、湿度,发送指令给WIFI接收控制器(3),由WIFI接收控制器控制中继器(4)和温度湿度控制器(5)通、断动作,所述的加湿器(7)安装在壳体(1)的外壳上部,所述的壳体(1)设置有散热窗(8),所述的中继器(4)、温度湿度控制器(5)嵌入安装在壳体(1)左端,所述的远红外电加热器(6)安装在壳体(1)内的底部,所述的WIFI接收控制器(3)安装在壳体(1)的外壳上部,便于无线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斌,未经张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50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