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油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1724.6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6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程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炽坤 |
主分类号: | B62J35/00 | 分类号: | B62J35/00;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425 | 代理人: | 吴静芝 |
地址: | 512124 广东省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油箱。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因其轻便灵活、行驶迅速而受到广泛应用。摩托车油箱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其可为发动机提供燃料,进而使摩托车产生动力。
在行车过程中,摩托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振动,这种振动传动到油箱后,容易造成油箱的晃动,尤其是在油箱内油量较少时,油箱晃动的会更加剧烈,而剧烈的晃动不仅会使摩托车行驶稳定性降低,还会产生静电,而静电积累后容易产生火花,进而引燃燃油,引发安全事故。此外,由于加油时不可避免地会掺混带有水蒸气的空气,再加上现有的燃油都是在大气压力下获得的,燃油内不可避免地也会掺混空气,因此,当油箱剧烈晃动时,油箱中将会产生一定量的气泡,而带有气泡的燃油在发动机内瞬间压缩后,温度会剧烈升高,进而加快摩托车部件的氧化和老化,甚至出现气蚀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摩托车的寿命。另外,混有空气和水的燃油在油箱内容易生锈堵塞通气孔和出油管,同时也使燃油变得浑浊,影响了质量,同时生锈的油箱还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油箱,其具有可防止晃动,避免静电和气泡的产生,可提高摩托车的稳定性,可降低成本。
一种摩托车油箱,包括外箱体、内箱体、弹性件和出油管;所述内箱体通过所述弹性件弹性固定在所述外箱体内,且所述内箱体与所述外箱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燃油的缓冲通道;所述外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缓冲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油口,所述内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缓冲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油口;所述出油管贯穿所述外箱体,并与所述内箱体连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内箱体和外箱体,并在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形成的缓冲通道填充燃油,通过缓冲通道内的燃油减缓内箱体的晃动,进而有效防止了内箱体内燃油的晃动,避免了静电和气泡的产生,提高了摩托车的稳定性。进一步,通过弹性部件将内箱体的底部弹性固定在外箱体上,既使内箱体得以稳固支撑固定在外箱体上,弹性部件的弹性作用又可减缓内箱体前后晃动,进一步提高了摩托车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弹簧;所述内箱体底部通过所述多个弹簧与所述外箱体的底部弹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内箱体外侧壁与所述外箱体内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内箱体底部与所述外箱体底部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内箱体底部与所述外箱体底部之间的空隙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缓冲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外箱体的顶部或侧壁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所述内箱体的顶部或侧壁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箱体的内周壁和外周壁镀有锌膜。
进一步地,所述外箱体的内周壁镀有锌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内箱体和外箱体,并在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形成的缓冲通道填充燃油,通过缓冲通道内的燃油减缓内箱体的晃动,进而有效防止了内箱体内燃油的晃动,避免了静电和气泡的产生,提高了摩托车的稳定性。进一步,通过弹性部件将内箱体的底部弹性固定在外箱体上,既使内箱体得以稳固支撑固定在外箱体上,弹性部件的弹性作用又可减缓内箱体前后晃动,进一步提高了摩托车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在内箱体外周壁和内周壁、外箱体内周壁镀上锌膜,利用锌的氧化活性,可吸收燃油内的水和空气,进一步避免气泡的产生,同时也大大防止了油箱生锈,降低了成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托车油箱的内油箱充满燃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托车油箱的内油箱燃油较少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托车油箱的内油箱充满燃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托车油箱的内油箱燃油较少时的结构示意图。该摩托车油箱,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弹性件3和出油管4。所述内箱体2通过所述弹性件3弹性固定在所述外箱体1内,且所述内箱体2与所述外箱体1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燃油的缓冲通道S。所述外箱体1上设有与所述缓冲通道S连通的第一进油口11;所述内箱体2设有与所述缓冲通道S连通的第二进油口21;所述出油管4贯穿所述外箱体1,并与所述内箱体2连通。
所述内箱体2外侧壁与所述外箱体1内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内箱体2底部与所述外箱体1底部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内箱体2底部与所述外箱体1底部之间的空隙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缓冲通道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炽坤,未经程炽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1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检测型踏板、助力自行车及助力控制方法
- 下一篇:新型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