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传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0722.5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安世荣;权贤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DD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4;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传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传感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电极结构的生物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疾病诊断中采用的检查方法主要基于由酶反应引发的显色、荧光等,但最近也采用利用免疫检查的方法,该免疫检查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现有的免疫分析法中采用最多的是将酶的催化反应与光学标记结合的光学测定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需要在以实验室为主的地方由熟练的研究员进行的复杂的步骤,用于分析的装置为高价的大型装置,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
相关的在先技术有韩国专利公开号KR20110116461A(2011.10.26.公开,发明名称:免疫分析诊断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免疫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包含如上所述的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分析时间,并且成本相对低廉的生物传感装置。然而这种技术问题是例示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提供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传感装置。所述生物传感装置可以包括单元体,所述单元体具备:源极以及漏极,彼此隔开配置;敏感膜,其为源极与漏极之间的通道;以及栅极,其与敏感膜隔开配置,所述栅极配置在层级(level)低于所述源极、所述漏极以及所述敏感膜的下部。
所述生物传感装置中,所述敏感膜的材质可以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二硫化钼或者磷烯。在这种情况下,与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二硫化钼或者磷烯接合的源极或漏极的一部分可以具有梳子(comb)形状。
所述生物传感装置中,所述单元体可以进一步具备感受器,所述感受器附着在敏感膜上并且能够与目标物质结合。
所述生物传感装置中,所述敏感膜可以由电阻能够根据感受器以及与此结合的目标物质而发生变化的物质构成,所述感受器通过官能团被附着在所述敏感膜上,所述感受器是选自酶底物、配体、氨基酸、肽、适体、鸟嘌呤、蛋白质、核酸、脂质以及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官能团是选自胺基、羧基、巯基以及脂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物质是选自蛋白质、肽、适体、核酸、低聚糖、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溶解气体、氧化硫气体、氧化氮气体、Na、K或其离子、残留农药、重金属以及环境有害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物传感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上部基板,形成有所述源极、漏极、敏感膜;以及下部基板,形成有所述栅极,上部基板与下部基板在上下方向上层叠结合。
所述生物传感装置中,所述单元体可以进一步具备:绝缘构件,其设置于所述敏感膜与所述栅极之间,且为了改善所述敏感膜与所述绝缘构件之间的粘贴力,对所述绝缘构件的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
所述生物传感装置中,所述单元体可以进一步具备:绝缘构件,其设置于所述敏感膜与所述栅极之间;以及缓冲层,用于提高所述绝缘构件与所述敏感膜之间的粘贴力。
所述生物传感装置中,所述敏感膜可以包括:第一敏感膜,能够附着第一感受器,所述第一感受器能够与第一目标物质结合;第二敏感膜,能够附着第二感受器,所述第二感受器能够与第二目标物质结合,由此,所述单元体具有多通道结构。
所述生物传感装置中,所述单元体可以重复地排成阵列。
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分析时间,且成本相对低廉的生物传感装置。当然,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示出构成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生物传感装置的单元体的剖面的图。
图2是概略示出构成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生物传感装置的单元体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构成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生物传感装置的单元体的一制造例的图。
图4是示出构成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生物传感装置的单元体的源极形状的图。
图5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的生物传感装置以及构成该生物传感装置的单元体的图。
附图标记:
10:单元体
100:下部基板
110:栅极
130:上部基板
135:贯通孔
140:源极
145:源极线
150:漏极
155:漏极线
170:绝缘构件
190:敏感膜
195:感受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DD,未经株式会社NDD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0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