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识别支路CT断线并闭锁母差保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0584.0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9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风光;吕航;鲍凯鹏;丁杰;代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识别 支路 ct 断线 闭锁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识别支路CT断线并闭锁母差保护的方法,采集母线上各支路的电流,计算各支路电流幅值、幅值平均值及零序电流,将母差保护启动后的各支路电流幅值与启动时的电流幅值平均值比较,判定支路电流是上升或下降,若无电流上升的支路,则说明发生支路CT断线并闭锁母差保护,否则说明未发生支路CT断线,母差保护不闭锁,计算所有非电流下降支路的零序电流和的幅值及三相制动电流幅值,判定零序电流和的幅值或三相制动电流幅值是否大于设定门槛,若大于则判定未发生支路CT断线,母差保护重新开放,否则继续闭锁母差保护。本发明防止母差保护误动作,并能准确识别系统负荷变化或系统故障,不因负荷变化或者系统故障发生母差保护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识别支路CT断线并闭锁母差保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母差保护装置来说,当计入差动电流计算的某个支路发生CT断线时,母差保护有可能感受到很大的差动电流,导致母差保护误动作,因此当检测出CT断线时,母差保护应当被闭锁。
目前检测CT断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使用差动电流与CT断线差流门槛进行比较;当差动电流大于CT断线差流门槛时,保护装置延时5s发CT断线报警信号,并闭锁母差保护功能。此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母差保护装置判别CT断线有一定的延迟时间,如果CT断线支路为重负荷支路,CT断线引起的差动电流大于母差保护动作定值,则会因为母差保护装置还未来得及判别出CT断线导致母差保护误动作;
(2)统计电流上升、下降的支路及制动电流变化的母线,若无支路电流上升,有且仅有一条支路电流下降,并且无制动电流上升的母线,则认为发生CT断线并闭锁母差保护,此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解决多条支路同时CT断线的情况;2)对于负荷变化比较频繁的系统,如果在发生CT断线后某支路因负荷变化出现电流上升,会导致CT断线误开放母差保护误动;3)对于负荷变化比较频繁的系统,如果支路CT断线后发生母线高阻接地故障,但无电流上升,会导致CT断线误闭锁母差保护拒动。
基于以上原因,非常有必要研究一种瞬时判别CT断线的方法,并能准确识别系统负荷变化或系统故障,保证支路发生CT断线时,迅速可靠的闭锁母差保护,而且不因负荷变化发生母差保护误动,不因系统故障发生母差保护拒动。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快速识别支路CT断线并闭锁母差保护的方法,保证在发生支路CT断线时快速可靠的闭锁母差保护,防止母差保护误动作,并能准确识别系统负荷变化或系统故障,不因负荷变化发生母差保护误动,不因系统故障发生母差保护拒动。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快速识别支路CT断线并闭锁母差保护的方法,包括:
(1)采集母线上各支路的电流,并计算各支路的电流幅值及零序电流;
(2)计算各支路设定个数的周波内的电流幅值平均值;
(3)判断母差保护是否启动,若母差保护启动,则锁定各支路在母差保护启动时刻的电流幅值平均值;
(4)比较母差保护启动后各支路的电流幅值与该支路锁定的在母差保护启动时刻的电流幅值平均值,判断各支路中的电流是否变化;
(5)判断母差保护启动后是否存在电流上升,若没有电流上升的支路,则判定电流下降的支路为CT断线支路,闭锁母差保护;
(6)计算所有非电流下降支路的零序电流和的幅值及三相制动电流幅值;
(7)将所有非电流下降支路的零序电流和的幅值、三相制动电流幅值与设定的门槛比较,若所述零序电流和的幅值和/或三相制动电流幅值大于设定的门槛,则判定未发生支路CT断线,重新开放母差保护,否则继续闭锁母差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0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