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花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9411.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7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高维瀚;黄孕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7/04;A01G27/00;A01G27/02;G05D27/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孙振玲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洪***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花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草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花盆。
背景技术
现在社会中,很多人喜欢盆花,但因工作忙等,不能适时补充花卉所需的养分,为利于盆花的生长照顾,出现了智能花盆,一般的智能花盆只能根据指令设定时间,缺乏必要的智能性和个性化方案。有些传统的智能花盆虽然具有自动浇水或者补光等几个有限的基本功能,但是对于花盆内的不同植物的栽培方式不会区别对待,导致传统智能花盆的适应植物种类较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花盆,能根据不同的植物品种,对栽培方案作出适应性调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花盆,包括花盆主体,所述花盆主体设有显示模块、智能栽培模块、微处理器和电源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进行双向连接,所述智能栽培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相应端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互联网云端服务器和客户终端进行通信连接,由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花盆主体提供工作电源。
所示显示模块包括集成安装的数据记录仪、显示器和显示屏,所述数据记录仪、所述显示器和所述显示屏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进行双向连接。
所述智能栽培模块包括温度感应器、感光元件、湿度感应器、滴灌补水装置和补光装置,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感光元件、所述湿度感应器分别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的相应输入端,所述滴灌补水装置和所述补光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的相应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设有智能栽培管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植物拟人化娱乐系统,所述植物拟人化娱乐系统设有多种拟人化动画形象。
所述花盆主体包括基座和补光装置固定座,所述补光装置固定座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二者通过一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补光装置装设于所述补光装置固定座上,且所述补光装置朝向所述基座装设。
所述连接杆为伸缩式连接杆。
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太阳能板设于所述补光装置固定座的上表面上。
所述显示器包括温度显示器、湿度显示器和光照显示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一种智能花盆,可通过通信系统远程调取来自互联网云端服务器关于相应植物标准栽培方案的数据,进而针对不同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适应性调整栽培。
进一步地,运用智能栽培模块的各传感器获取环境参数并进行智能驱动补给,智能化效果好。除了应用于植物栽培控制还可应用于植物的种植研究。同时,对植物的生长状态可通过动画形象拟人化表示,增加了植物栽培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且将植物个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中:
基座-1;补光装置固定座-2;
连接杆-3;显示模块-4;
数据记录仪-41; 温度显示器-42;
湿度显示器-43; 光照显示器-44;
显示屏-45; 智能栽培模块-5;
温度感应器-51; 感光元件-52;
湿度感应器-53; 滴灌补水装置-54;
补光装置-55; 电源模块-6;
微处理器-7;互联网云端服务器-8;
客户终端-9;远程通信系统-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一种智能花盆,如图1-3所示,包括花盆主体,所述花盆主体包括基座1、补光装置固定座2和连接杆3。连接杆3优选为伸缩式连接杆。基座1设于补光装置固定座2的下方,且二者通过伸缩式连接杆3连接在一起。通过该伸缩式连接杆3可调节基座1和补光装置固定座2之间的距离,可栽培不同高度的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9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鞍式花盆
- 下一篇:一种红树林分布边界以北的红树林种苗培育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