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服务器备灾系统及基于备灾系统的处理消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8417.7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3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叶慧军;陈飞;胡玉柱;余艳玲;于浩浩;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姜怡;黄玉霞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器 系统 基于 处理 消息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备灾系统及基于备灾系统的处理消息的方法,系统包括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以及仲裁机,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部署在同一网段以收发同一组播;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同时监听消息处理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组播、以及外部服务器发送的用于确收消息的回报消息组播,以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所述仲裁机用于为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分配角色确定当前主服务器和当前备服务器,并在判断当前主服务器宕机之后控制主备切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消息进行未决、已决分类维护数据的一致性,能够提高消息处理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服务器备灾系统及基于备灾系统的处理消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速度和可靠性都有很高要求的消息处理技术领域,目前已经演化出很多高效的技术手段,比如基于UDP广播或组播的通信协议(可靠组播),消息补发机制,主备部署等等,可以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同时达到很高的消息处理速度。但是由于消息的有状态特性,可靠性的要求对消息处理的性能还存在一些约束。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消息处理服务器达到高可靠性的要求,在面对服务器宕机时,要求消息处理不重不漏,相关技术一般是部署主备两台物理服务器,有的还外加一台仲裁服务器,并要求在主备服务器之间进行频繁严格的数据同步,保证主备机拥有相同的数据备份。为了同步消息数据和消息处理的状态,每个进入系统的消息,都需要在主备服务器之间转发一遍,相互确认。
上述相关技术为了同步消息数据和消息处理的状态,以致于每个进入服务器的消息,都要在主备服务器之间转发一遍,会造成消息处理的速度下降。而且,因为主备消息同步通信的设计,在备机宕机的情况下,原本完好的主机,也会因为收不到备机对消息同步请求的响应而暂停服务,直到仲裁服务器确认备机宕机后,才能恢复工作。另外,上述相关技术虽然对请求消息进行了主备同步,但是往往忽略了对响应消息进行同步,在主服务器宕机后不能准确判定响应消息的处理状态,往往导致重发或者漏发响应消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服务器备灾系统及基于备灾系统的处理消息的方法,使得消息处理的速度提高。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备灾系统,包括:
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以及仲裁机,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部署在同一网段以收发同一组播;
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同时监听消息处理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组播、以及外部服务器发送的用于确收消息的回报消息组播,以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所述仲裁机用于为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分配角色确定当前主服务器和当前备服务器,并在判断当前主服务器宕机之后控制主备切换。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同时监听消息处理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组播以及外部服务器发送的用于确收消息的回报消息组播,并根据所接收的所述请求消息、以及所述回报消息分别各自维护三个队列;
当所述第一服务器为主服务器角色而所述第二服务器为备服务器角色时,所述第一服务器通过第一队列记录接收但未发送的消息、通过第二队列记录已发送但未确收的消息、以及通过第三队列用于记录已确收的消息,所述第二服务器通过第五队列记录接收但未确收的消息、以及通过第六队列记录已确收的消息;
当所述第二服务器为主服务器角色而所述第一服务器为备服务器角色时,所述第二服务器通过第四队列记录接收但未发送的消息、通过第五队列记录已发送但未确收的消息、以及通过第六队列用于记录已确收的消息,所述第一服务器通过第二队列记录接收但未确收的消息、以及通过第三队列记录已确收的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