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5914.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3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高阳;孙成勋;朱宝余;李红彦;徐华雷;刘森;张华飞;关耀华;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3/08;B08B15/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体 识别 智能 机械 除尘 系统 | ||
1.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主控器(1)、机械臂(2)、传感器组件(3)和限位传感器(4),
所述机械臂(2)包括吸尘罩(201)、机械骨架(202)、机械骨架立杆(203)、伺服电机底座(204)、伺服电机(205)、步进电机(206)、吸尘软管(207)和伺服控制器;所述机械骨架(202)的一端与吸尘罩(201)固定连接,机械骨架(202)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Ⅰ与机械骨架立杆(203)连接;所述机械骨架立杆(203)的下部通过转动轴Ⅱ与伺服电机底座(204)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底座(204)与伺服电机(205)连接;所述伺服电机(205)与伺服控制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206)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步进电机(206)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转动轴Ⅰ连接,另一个步进电机(206)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转动轴Ⅱ连接;所述吸尘软管(207)的一端与吸尘罩(201)固定连接,吸尘软管(207)的另一端穿过机械骨架立杆(203)的侧壁下部设置的通孔至机械骨架立杆(203)的外部并与吸气泵连接;
所述传感器组件(3)用于对其检测区域内的人体定位;
所述限位传感器(4)固定安装在吸尘罩(201)上,用于限定吸尘罩(201)的转动角度;
所述主控器(1)与伺服控制器、步进电机(206)、吸气泵、传感器组件(3)以及限位传感器(4)连接,主控器(1)通过伺服控制器和步进电机(206)控制机械臂(2)转向、伸展、定位及防碰撞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主控器(1)采用MSP430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吸尘软管(207)位于机械骨架(202)和机械骨架立杆(20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组件(3)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其中,至少一个传感器组件(3)固定安装在机械骨架(202)内部并且位于机械骨架(202)与吸尘罩(201)的连接处,其余的传感器组件(3)固定安装在所述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的除尘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组件(3)在所述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的除尘区域的侧壁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排,在所述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的除尘区域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限位传感器(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限位传感器(4)固定安装在吸尘罩(20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智能机械臂除尘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测距传感器为雷达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59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末端执行器的柔性装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级滚刷捡球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