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带天线及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4762.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6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丁峰;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00 | 分类号: | H01Q21/00;H01Q19/10;H01Q1/24;H01Q1/50;H01Q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带 天线 通信 系统 | ||
提供一种微带天线包括介质基板、多个辐射单元、馈电线、多个介质件及反射板,介质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及第二表面,多个辐射单元排布于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馈电线连接至多个辐射单元,以将多个辐射单元连接至收发器件,多个介质件设置于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多个介质件中的各个介质件对应一个辐射单元,并且多个介质件中的各个介质件和对应的辐射单元位于介质基板的同一位置的两侧,以维持微带天线工作在预设工作频段,多个介质件与馈电线分离,反射板设置于介质基板的靠近第二表面的一侧,介质基板及多个介质件位于多个辐射单元与反射板之间。本申请实现了在维持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不变同时减少馈电线的传输损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带天线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微带天线是无线局域网(英文: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设备常用的一种天线。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为WLAN频段,例如2.4吉赫兹(GHz)。为了满足波束成形等WLAN技术的要求,微带天线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辐射单元(英文:radiatingelement)。辐射单元是微带天线的基板(英文:substrate)上的导体贴片。为了使微带天线工作在WLAN频段,辐射单元尺寸大。为了缩小WLAN设备的体积,要减小微带天线的尺寸。如果缩小辐射单元的尺寸,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会被改变。为了维持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为WLAN频段,需要在基板上再敷设一层介质或增加基板的厚度。但是基板上敷设的介质会增加基板上的馈电线(英文:feed line)的传输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带天线,以在维持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不变同时减少馈电线的传输损耗。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带天线,所述微带天线包括介质基板、多个辐射单元、馈电线、反射板及多个介质件,其中,所述介质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个辐射单元排布于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馈电线连接至所述多个辐射单元,以将所述多个辐射单元连接至收发器件。所述多个介质件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多个介质件中的各个介质件对应一个辐射单元,并且所述多个介质件中的各个介质件和对应的辐射单元位于所述介质基板的同一位置的两侧,以维持所述微带天线工作在预设工作频段。所述多个介质件与所述馈电线分离。所述反射板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的靠近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介质基板及所述多个介质件位于所述多个辐射单元与所述反射板之间。
这种维持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的方式相较于在所有的辐射单元下方敷设一层介质或增加基板厚度来维持微天线的工作频段的方法节省了用料。介质件与所述馈电线分离,即所述馈电线周围的介质为空气介质,空气介质的介电常数为1,因此所述馈电线的衰减小,不会引起不必要的传输损耗。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辐射单元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馈电线分离,以减少所述辐射单元与所述馈电线之间耦合,避免影响辐射单元的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介质件位于对应的辐射单元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以在维持微带天线工作在所述预设工作频段的同时,还避免了所述介质件与所述馈电线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辐射单元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介质件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投影重合,避免了所述介质件与所述馈电线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三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介质基板与所述介质件的材质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介质基板与所述介质件的材质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47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