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3443.0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9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信任;姚继涛;马鹏飞;谷慧;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震后砖混 结构 开洞 墙体 快速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包括:拆除震后开洞墙体洞口上下受损构件,留出马牙槎并清理灰缝,植入墙角端部处钢筋,铺设底层钢筋网片与底层钢筋充分搭接,利用砂浆与钢筋网片孔洞边缘的摩擦力和两者间的粘结力,形成整体受力基层,在砖砌块砌筑同时将钢筋网片沿墙体对角线阶梯型灰缝逐皮砖进行弯折,在砌至墙体顶层端部处时,将钢筋网片与已植入墙体中的钢筋充分搭接,完成墙体砌筑工作后养护至规定时间即可投入使用。本发明在实现有效抗震性能的同时,明显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加固成本,简化了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可带来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灾后加固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受损砖混结构开洞墙体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砖混结构作为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我国城镇建筑中保有量极大,但此类结构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水准通常较低,地震中砖混结构极易发生破坏。震后砖混结构的加固与使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灾后修复方法主要为加固墙体表面以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力,表现为以“硬抗”的形式大幅度增加结构刚度,导致地震中结构吸收更多的地震力。此类加固方法常采用整体加固方式,对结构的破坏模式不加区分,对构件的破坏顺序不作要求,加固方法不够合理经济,亦存在安全隐患。
砖混结构中开洞墙体在地震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常规修复方法所面临的缺点是:施工进度缓慢,加固工作量大,伴随一定量的湿作业,且没有考虑二次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受损部位往往在下次地震中仍然发生破坏,无法体现结构延性破坏与多道防线的加固理念。基于此问题,砖混结构开洞墙体的加固修复方法有待改进,实现迅速、简捷、经济、有效的加固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常规方法的缺点。本发明基于钢筋网片整体受力性能良好,与砂浆及砖砌块共同工作性能显著的原理,拆除砖混结构洞口上下受损墙体后,在砌筑新构件的同时合理布置钢筋网片于墙体内部,并与相邻墙体形成可靠连接。不影响正常施工,不占用额外空间,不改变结构功能特性,可显著提高开洞墙体的抗震性能;本发明周期短、体量小、造价低廉。
为了来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震后墙体洞口上下受损墙体,从开裂处开始逐皮拆除破损砌块,两侧拆除至相邻竖向墙体边缘为止,保留马牙槎,底部拆除至本层圈梁,形成原拆除的洞口;
步骤二:清理马牙槎处砌块表面以及本层圈梁表面的杂质;在两侧马牙槎口灰缝处由上至下通高每隔一皮砖双排钻孔,沿钻孔处由上至下植入钢筋;
步骤三:在圈梁上铺设完底层砂浆后,将两侧钢筋网片水平置于底层砂浆之上,其端部与露在马牙槎以外的钢筋搭接;同时开始砌砖,放置左右两侧的第一块砌块于钢筋网片之上,利用钢筋网片的孔洞使砂浆均匀粘结砌块,然后沿砌块竖向灰缝90度向上折起钢筋网片;然后在折弯后的钢筋网片旁侧继续砌砖;如此重复使钢筋网片折弯成台阶状并埋于砌块之间的砂浆中;中间各皮砌筑时将露在马牙槎以外的钢筋完全埋入砂浆中;
步骤四:砌筑至两片钢筋网片交汇处,将两片钢筋网片在本皮砌块所在竖向灰缝处进行焊接,之后反向弯折两个钢筋网片,按步骤三方法逐皮弯折钢筋网片继续砌筑;
步骤五:砌筑至接近原拆除的洞口墙体高度处将钢筋网片与预先植入灰缝以外的钢筋可靠搭接,再砌筑最后一皮砌块,使砌筑高度与原墙体标高一致。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六:补浆灌缝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表面抹灰,完成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清理杂质后,打磨砌块表面以及圈梁表面使其能够与砌筑砂浆可靠粘结。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钻孔深度为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3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护理用枕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上肢功能锻炼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