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采样频率的大型建筑结构无线传感监测网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2389.8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7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罗尧治;王煜成;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741;H04W28/06;H04W52/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刘静,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采样 频率 大型 建筑结构 无线 传感 监测 网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建筑结构的无线传感监测网络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采样频率的大型建筑结构无线传感监测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系统通过将传感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相结合,将分散在结构各部分的传感器组合为一个传感网络,在实际使用中只需经过少数的信号中转即可实现建筑结构内部或表面的无线信号全覆盖,从而可以不受限制的布置监测测点,继而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完整地健康监测信息。然而,当无线传感系统应用到大型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领域中,由于监测测点的类型和数量都很多,且测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相当远,必须使用特定的适应性强的无线组网系统才能实现大型建筑结构无线健康监测的信号全覆盖。
在现有的无线传感系统中,通常使用低功耗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而单片机由于性能不足通常只能进行单线程操作,因此,采集数据和回传数据通常无法独立运行。与此同时,由于无线传感系统传输的数据较为简单且系统对功耗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现有的无线传感系统通常采用自定义无线通讯协议,而小功率自定义通讯协议最大的弊端就是在传输过程中同一时刻只能接收或发送一条指令,否则会导致指令之间相互冲突。因此,现有的无线传感系统只能通过遍历通讯的方式进行数据通讯,对于小规模的结构健康监测,这种数据通讯模式还可以勉强适用,如果健康监测的对象是大型建筑结构,系统中可能会有成百上千个不同类型的测点,此时再使用这种通讯模式则单个测点的采样频率将会大幅度降低。此时不仅所有测点采集数据的同步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单个测点若想实现高频率的动态监测也不再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在无线传感健康监测系统中引入通讯地址ID机制以及ROM存储模块,实现了可高频采集的大型建筑结构无线传感健康监测网络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提高采样频率的大型建筑结构无线传感监测网络系统,该系统由若干独立的监测测点、若干用于通讯的路由节点和采集终端通过无线网络组成,所述监测测点由动态传感采集模块、低功耗中央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动态存储模块组成;所述路由节点仅由低功耗中央控制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组成。
为了保证无线传感网络在复杂的网络形式下能够正常有效的通讯,无线传感网络中每个监测测点和路由节点均被赋予一个独立的本机ID和唯一的上级设备ID,路由节点还拥有多个子路由ID,通过在指令中添加相应的ID信息可对任意监测测点或路由节点进行操作而不影响其他测点或路由节点。
所述采集终端发送无线采集指令,监测测点和路由节点均通过判断无线采集指令中的ID信息和指令编号来确定对指令的响应方式,监测测点只能响应来自上级ID的指令,路由节点既可以转发来自上级ID的指令给下级子路由和监测测点,又可以转发来自监测测点和下级子路由的回传数据;监测测点根据无线采集指令实现多次自动采集,且采集数据后可直接将数据保存至动态存储模块中而不进行数据回传,从而可以实现高频率的多次自动采集且无需进行大量无线通讯操作,存储结束后可立即进行下一次采集操作而无需等待下一次采集指令。所述动态存储模块内部建立相应的存储索引,监测测点可根据所需采样精度和采集数据类型进行智能数据压缩,并对错误值和异常值进行智能剔除,当进行数据压缩、数据剔除、数据覆盖时,存储索引将自动更新。当需要读取监测测点内动态存储模块中的数据时,测点的中央控制模块根据存储索引将数据进行分割处理,逐个数据包回传给采集终端,大幅降低了无线通讯次数,降低了测点功耗。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存储模块由多个ROM存储芯片组合而成。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动态采集的数据可以高效有序的进行存储和读取,测点内的低功耗中央控制模块采用智能存储算法。具体操作为:测点收到自动采集并存储的命令后,中央控制模块首先根据采集次数计算出所需的存储空间,并将存储空间的索引地址保存至测点内存中;其次,中央控制模块将每次采集的原始数据直接记录在存储中,待到采集完毕后中央控制模块根据所采集数据特征对原始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对于错误值或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进行剔除;接着,中央控制模块根据采集数据的类型和所需精度对原始数据进行智能数据压缩并保存,并将改变后的存储索引进行更新;最后,测点在收到取回数据命令后按照相应的索引进行数据返回操作。智能数据压缩算法可根据所需精度和采集数据类型进行数据压缩,采集前通过设置合理的精度可以保证既能够满足监测的要求又能够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此外,通过对于不同类型的监测数据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平均,将波动的原始数据分解为平均值和脉动值进行存储亦可以节约存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23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系统广域消息传输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辆体检方法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