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1790.X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8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邓波;阳建军;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5/10 | 分类号: | F16L25/10;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漏 混凝土 管涵承插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指一种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包括承口部、插于承口部内的插口部及嵌于承口部与插口部间隙中的密封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圆筒状的密封圈基体,所述密封圈基体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有多道隆起的限位凸环和防脱凸环,所述插口部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凸环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定位槽,承口部的内壁上设有与防脱凸环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防脱槽。本发明所述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中的密封圈具备多重防渗漏机制,且混凝土管涵承/插口部与之配套的预制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较易于实施,投入应用后可有效预防管涵的接口渗漏,有助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及保护路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指一种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
背景技术
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经常用到承插式混凝土管涵,例如雨水排水管等。混凝土管涵在逐节对接时,是将上一条管涵的插口部插入到下一条管涵的承口部中,为了防止管涵内的水从相邻管涵对接的接口处渗漏破坏路基结构,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管涵的插口部外壁和承口部内壁之间设置橡胶材质的密封圈,但现有这类密封圈的结构往往过于简单,实际的密封防渗漏效果并不理想,为保证管涵接口处的防漏性能还需要在管涵承/接口混凝土结构上预制复杂的腔道并在对接后向其中填注密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改进了混凝土管涵的承/插口部的结构,并设计出一种与之配套的新型密封圈,可提高管涵接口处的密封性,有效防止渗漏。
本发明所述防渗漏钢筋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包括承口部、插于承口部内的插口部及嵌于承口部与插口部间隙中的密封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圆筒状的密封圈基体,密封圈基体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有多道隆起的限位凸环和防脱凸环,所述插口部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凸环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定位槽,承口部的内壁上设有与防脱凸环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防脱槽。
所述限位凸环和防脱凸环的截面分别呈圆弧形和直角三角形,防脱凸环的迎插接面为一斜面,背插接面为与密封圈基体外壁垂直的立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环和防脱凸环的数量均不少于3道。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环与防脱凸环的数量相等且在密封圈基体轴向上的布置位置相同。
所述密封圈基体的外壁上在每两道相邻的防脱凸环间间隔设有一组隔断筋,所述隔断筋与承口部内壁过盈配合,两端分别与两道防脱凸环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组隔断筋呈错开布置,同组的隔断筋环绕密封圈基体均匀分布且以相同角度斜向布置于相邻两道防脱凸环间。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筋的高度低于防脱凸环,且截面呈三角形。
所述插口部的端部外侧及承口部的端部内侧均倒有圆角。
所述密封圈基体的迎插接端为一内径收窄且与插口部端部外侧的圆角处过盈配合的缩紧端头。
所述密封圈为遇水膨胀橡胶材质。
本发明所述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中的密封圈具备多重防渗漏机制,且混凝土管涵承/插口部与之配套的预制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较易于实施,投入应用后可有效预防管涵的接口渗漏,有助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及保护路基。
附图说明
图1: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的示意图;
图2: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中承口部和插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中密封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17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化天然气的输送管道
- 下一篇:一种蓝莓基地滴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