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定位的托槽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1042.1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9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钧;孙闻天;刘青;赵志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2 | 分类号: | A61C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定位的托槽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正畸患者选择口感舒适、椅 旁操作时间短的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托槽黏结 不准确,或者需要对牙根的近远中倾斜度进行必要的纠正,常需要在治疗过程 中重新定位黏结托槽的位置。由于单颗自锁托槽的价格较高,正畸医师常常选 择将托槽取下后经过特定方法处理后再次定位并黏结托槽。
为使再定位的托槽重新黏结仍能获得足够的黏结强度,再黏结前对托槽的 底面进行处理常常是必要的。临床上的现可选择常用处理方法有喷砂法、高温 烧结法、打磨法等对托槽进行预处理,然后对牙面行酸蚀、冲洗、吹干,涂布 预处理剂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托槽涂上光固化树脂粘接剂,将托槽粘结到牙面 新的位置处理,光固化,即可。
经喷砂处理的金属托槽再黏结,其黏结强度与新托槽的黏结强度接近,但 目前国内大多数口腔基层医疗单位并未配备喷砂机,并且即使在配备了喷砂机 的单位,但是喷砂的成本太高;高温烧结法也能获得可满足临床需要的黏结强 度,但该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缺点,经烧结后金属托槽会氧化变色,影响美观。 打磨法也能获得一定的黏结强度,但其缺点是打磨有时会较多地损伤托槽的底 面,这时其再黏结的强度与新托槽黏结强度相比会降低很多,托槽常易于脱落。 因此,托槽的重新定位黏结仍然是正畸领域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再定位的托槽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再定位的托槽的处理方法,步骤如下:从取需再定位的托槽,用 75%酒精处理,吹干,在托槽底面涂布粘接剂预处理剂,即可。
优选地,用75%酒精处理是用75%酒精擦拭托槽底面3-5次。
进一步优选地,用75%酒精处理是用75%酒精浸泡20-30s。优选地,吹 干的时间是10-15s。
优选地,每一颗托槽涂布2.5-4mm3预处理剂。
优选地,所述粘接剂预处理剂是Ortho Solo预处理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托槽的再定位以及粘结方法,步骤如下:
(1)取需再定位托槽,用前述方法处理;
(2)酸蚀牙面,牙面涂布粘接剂预处理剂;
(3)在托槽底面涂布光固化树脂粘接剂;
(4)安置托槽,光固化,即可。
步骤(2)中,所述酸蚀的方法是:清洁牙面后,吹干,于牙面粘结托槽 处涂布酸蚀剂,处理15-30s,冲洗去除酸蚀剂,吹干;优选地,所述酸蚀剂是 含37%磷酸溶液的凝胶,进一步优选为义获嘉Eco-Etch酸蚀剂;优选地,每 颗牙的表面涂2.5-4mm3酸蚀剂;
所述粘接剂预处理剂为Ortho Solo预处理剂;每颗牙的表面涂2.5-4mm3预处理剂。
步骤(3)中,所述光固化树脂粘接剂为Grengloo光固化托槽黏结材料, 每一颗托槽涂布2.5-4mm3粘接剂。
步骤(4)中,光固化的时间是30-60s。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特点及优势:
1.适用情况:托槽位置首次黏结不准确需要重新调整位置。不适用情况: 托槽被患者自行咬落后,托槽底面较长时间暴露于口腔环境,存在细菌生物膜 污染。
2.该方法操作简单,为临床操作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3.对托槽本身无破坏,保证了托槽粘接强度的可持续性;
4.不会造成托槽造成变色,不会造成新的美观问题;
因此,该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正畸临床金属自锁托槽再定位 的黏结提供新的简便方法。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并不是对本发明 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 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 换或变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工艺步骤1的操作示意图
图2本发明工艺步骤2的操作示意图
图3本发明工艺步骤3的操作示意图
图4本发明工艺步骤4的操作示意图
图5本发明工艺步骤5的操作示意图
图6本发明工艺步骤6的操作示意图
图7本发明工艺步骤7的操作示意图
图8本发明工艺步骤8的操作示意图
图9本发明工艺步骤9的操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1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式髋关节支具
- 下一篇:3D打印人工牙种植体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