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定位的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9881.X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3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茹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茹景阳 |
主分类号: | G01C21/26 | 分类号: | G01C2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6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理 光学发射器 光学接收器 定位技术领域 卫星导航模块 光接收模块 微处理模块 车辆定位 地图数据 光束解码 获取信息 光模块 交通 | ||
本发明涉及交通定位技术领域,通过置于道路上方的地理ID光学发射器,安装于车辆上的地理ID光学接收器,地理ID光学接收器包括微处理模块、光接收模块、地图数据模块、OBD模块、卫星导航模块组成;所述的地理ID光学发射器包括光模块,地理ID生成模块组成,一种通过光束解码获取信息为车辆精确定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车辆的导航定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光束解码获取信息为车辆精确定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常见的汽车定位技术大多是卫星导航定位,定位精度较差误差一般在10米左右,如遇天气状况不佳或者周围有过多的高层建筑遮挡误差能扩大到30米。使用差分定位技术理论上定位精度提高到车道级甚至米级水平,但这样就需要在道路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定位基准站,并要时刻保持基准站和用户车辆之间的无线通讯,成本较高且定位精度依然只有米级。如果使用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可这又需比较昂贵的用户端车载定位设备,而且载波相位观测值初始化时间通常会在几十秒到十几分钟之间一般是五六分钟,车辆一旦在行驶的过程中卫星定位信号受高层建筑、树木、隧道、桥梁的影响而中断,重新初始化过程时间过长。还有一些拥有专业天线的无基准站车道级精度的卫星定位设备,但价格同样过高。综上,卫星定位技术虽然非常普及,但是成本低时精度不高,精度高时成本又过高,建有基准站的还要时刻保持与移动车辆的无线通讯,而且在立交桥下或隧道中会丢失卫星信号,恶劣的天气和电磁环境也会对卫星信号造成干扰,同时受到便携式Gps屏蔽设备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车辆定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位精度高、成本较低的车辆定位技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辆定位方法及其装置,包括有置于道路上方的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安装于车辆上的地理ID光学接收器(201),其特征在于:
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置于道路的上方,由上向下发射带有地理ID的光束,由安装于车辆(200)上的地理ID光学接收器(201)接收,地理ID光学接收器(201)经过解码得到车辆(200)当前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地理ID光学接收器(201)由微处理模块(2003)、光接收模块(2002)、地图数据模块(2004)组成;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由光模块(1002),地理ID生成模块(1001)组成。
通过接收解码地理ID获取车辆(200)精确位置信息的步骤如下:
首先由建立一个带有全部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位置的电子地图数据库,数据库按照设定的编码方式,生成每一个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当前所处地理位置唯一的地理ID编码,将第一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第二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1)地理,第三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2)等多个地理ID光学发射器分别安装在道路上,ID光学接收器下载有电子地图数据库的数据。
将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置于道路的上方,地理ID生成模块(1001)和光模块(1002)把由数据库得到的地理ID编码转化为光束,光模块(1002)自上向下发射带有地理ID的光束,每一个车道有一个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光束宽度越窄定位精度越高,调至阈值至车载地理ID光学接收器(201)能完全接受到光信号为佳。
当车辆(200)行驶过有安装地理ID光学发射器(100)的道路下方时,由安装于车辆(200)上的地理ID光学接收器(201)接收,当地理ID光学接收器(201)收到光束信号时,加载一个时间印戳,地理ID光学接收器(201)经过解码得到一个的经度和纬度M,因为计算解码需要数秒的时间,期间车辆还在行驶中,所以需要在得到经度和纬度沿道路方向做惯导补偿。
计算车辆(200)当前位置的经度和纬度有二种方法可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茹景阳,未经茹景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98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