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高效稳定的人体插管菌膜抑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9750.1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9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章东;郭霞生;王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24 | 分类号: | A61L2/24;A61L2/025;A61L2/26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金龙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声 导波 高效 稳定 人体 插管 抑制 系统 | ||
1.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高效稳定的人体插管菌膜抑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控系统(1)、信号发射子系统(2)、超声导波耦合子系统(3)、人体插管(4)、导波振动反馈子系统(5),其特征在于:
主控系统(1)包含主控制器(11)和人机界面(12),主控制器(11)通过发射通信线(13)与信号发射子系统(2)连接,用于控制信号发射子系统(2)的各路信号输出;主控制器(11)通过反馈通信线(14)与导波振动反馈子系统(5)连接,用于检测人体插管(4)表面的实时振动幅度;实现“控制-发射-测量-反馈-控制”方式的闭环控制;
信号发射子系统(2)包含一个发射控制器(21)和多个信号发射通道,每个通道之间相互独立;每个通道由信号合成、信号放大、温度检测、自适应匹配电路组成;各通道输出信号的参数由发射控制器(21)发送通信指令控制;使用的声波信号频率,通过计算人体插管的导波频散曲线后获取,获取依据为频散曲线平坦且导波模式少的原则;
超声导波耦合子系统(3)将超声换能器(31)发射的超声信号高效地传导到人体插管(4)上,包含具有一定入射角度θ的耦合支架(32),紧固于耦合支架(32)上的超声换能器(31)或压电片,倾斜角度为θ的耦合楔批(33),用于紧固耦合支架(32)与耦合楔批(33)的紧固盖(34),耦合支架(32)与紧固盖(34)间的支架紧固装置(35),超声换能器(31)与耦合支架(32)间的换能器紧固装置(36);其中的耦合支架(32)和耦合楔批(33)的倾斜角度θ相同,范围为0度至90度;所述超声导波耦合子系统(3)包括多个按照轴对称方式紧固于耦合支架(32)上的超声换能器(31),用于产生轴对称超声激励,或者包括一个超声换能器(31),用于产生单点超声激励;经耦合后的输出信号到达人体插管(4)的振动测量点(53)时,振动幅度为1皮米-100微米;其中的耦合楔批(33)中心的开孔直径与人体插管(4)匹配,直径范围为3-25毫米;其中的耦合支架(32)材料包含金属、玻璃、塑料,其中的耦合楔批(33)材料包含金属、玻璃、塑料;
导波振动反馈子系统(5)包含一个反馈控制器(51)和一路激光测振装置(52),用于检测人体插管(4)表面的振动幅度;反馈控制器(51)与主控系统(1)之前采用双向通信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高效稳定的人体插管菌膜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导波耦合子系统(3),使用的超声换能器(31)型号包含普通平面换能器、压电片、聚焦换能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高效稳定的人体插管菌膜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导波耦合子系统(3),超声换能器(31)与耦合支架(32)之间、耦合支架(32)与耦合楔批(33)之间、耦合楔批(33)与人体插管(4)之间均填充医用超声耦合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高效稳定的人体插管菌膜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子系统(2),使用的声波信号包含猝发正弦波和矩形波,占空比范围为1%-50%,猝发周期为10赫兹-1000赫兹;信号幅度、猝发周期、占空比由主控系统(1)计算后设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高效稳定的人体插管菌膜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子系统(2),包含发射控制器(21)、信号母板(22)、多路独立的信号子板(23),信号母板(22)上包含多个插槽(221),多路信号子板(23)卡接到信号母板(22)上的插槽(221)中,实现自由扩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高效稳定的人体插管菌膜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子系统(2)的信号子板(23),包含信号合成、信号放大、温度检测、自适应匹配电路:信号合成采用数字频率合成器(DDS)产生,输出信号包含正弦波和矩形波,信号峰峰值为0.1-10伏;信号放大包含高效率的D/E类功率放大器和采用数字幅度控制的DC-DC电源结构;温度检测电路实时检测超声换能器(31)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时对人体带来的风险,温度设定阈值为37-45摄氏度;自适应匹配电路采用功率反馈检测方式,由DSP通过算法实现功率输出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97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扰动的灰分回收装置及其回收工艺
- 下一篇:一种智能裤裆杀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