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警用约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8159.4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7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蔡宏波;蔡铮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本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5/00 | 分类号: | E05B7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县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约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警用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手铐和脚镣是最常用的警用工具,其用于限制犯罪分子的双手和双脚。
传统的警用手铐和脚镣一般为全金属材料,长时间佩戴对犯罪分子的手腕和脚踝会产生损伤。尤其是针对非暴力犯罪分子、情绪失控人员、群体聚众事件时,使用传统手铐和脚镣对待这些人显得过于严厉,不能体现文明执法。因此,如何体现文明执法,减少对被执法人员的伤害,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对被执法人员伤害的警用约束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警用约束装置,包括主体部、约束带和两个弹性锁片,所述约束带是软质纤维材料,所述主体部上开有供约束带穿过的至少三个并列的通孔,约束带在所有通孔内绕过形成两个约束环,两个弹性锁片分别设置在两端位置的通孔旁边,所述弹性锁片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主体部上,另一端分别设有齿状凸起;常态下所述弹性锁片通过齿状凸起斜向顶压在约束带上,所述主体部在弹性锁片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开锁孔,通过开锁孔转动弹性锁片。
优选地,所述约束带是棉质材料、尼龙材料或混纺材料。
优选地,所述弹性锁片与约束带之间的角度为20-45度。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开有四个通孔,约束带依次穿过每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是金属材料或塑料。
优选地,所述弹性锁片是金属材料。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在两端通孔的位置设有基座,所述弹性锁片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基座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一种警用约束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非常适合隐蔽执法,而且能够重复使用。
本发明中约束带为软质纤维材料,因此在绑紧双手手指、手腕或双脚脚踝时,能够有效减少对被执法人员的伤害,体现了文明执法,具有很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使用状态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 主体部 2 约束带
3 弹性锁片 11通孔
12开锁孔 31齿状凸起
4 约束环 5 基座
51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警用约束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其包括主体部1、约束带2和两个弹性锁片3,所述约束带2是软质纤维材料,所述主体部1上开有供约束带2穿过的至少三个并列的通孔11,约束带2在所有通孔11内绕过形成两个约束环4。参考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开有四个通孔11,约束带2依次穿过每个通孔11。使用时将约束环4套在被执法人员的双手或双脚上进行绑紧约束。本发明中的两个弹性锁片3分别设置在两端位置的通孔旁边,所述弹性锁片3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主体部1上,另一端分别设有齿状凸起31。参考图4,常态下所述弹性锁片3通过齿状凸起31斜向顶压在约束带2上,约束带2的两头能向外拉进而让约束环4变小,从而绑紧手指、手腕或脚踝。本发明的绑紧原理是:因为弹性锁片3是一直顶压在约束带2上的,且因为约束带2为软质纤维材料,其表面会有细小的网孔,齿状凸起31有效插在网孔中,而弹性锁片3与约束带2呈一定角度,因此约束带2在常态下仅能向一个方向拉,约束环4不能变大,即此结构为棘轮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本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本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8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置磁悬浮电子锁离合器
- 下一篇:一种双绳汽车尾门电吸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