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毂单元挤冲孔锻造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7855.3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4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军;晏洋;陈天赋;武建祥;杨杰;余国林;李航;王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0 | 分类号: | B21J13/00;B21J5/10;B21K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襄樊市谷***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单元 冲孔 锻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单元挤冲孔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轮毂单元是汽车车轮的的重要部件,结构近似回转体,轮毂单元较小的一端为圆柱端,另一端为碗状的大盘,大盘底部有沿圆柱端轴向的通孔,该通孔用于穿过车轴。轮毂单元一般通过锻造成型,然后再进行金加工。现有技术通过制坯、预锻、终锻三步加工,从而成型大盘和圆柱端,然后在后续的金加工中通过钻孔、扩孔、镗孔加工圆柱端的通孔。
该现有技术有如下缺陷:一、由于圆柱端的长度约80 mm~120mm,通孔的直径约50 mm~70mm,因此在钻孔、扩孔、镗孔时,加工工时长,导致生产成本高;二、通孔处的金属材料一方面在锻造前连同毛坯被加热,在锻造时也需要流动变形,能耗高,该部分材料在金加工时作为废料去掉,锻造材料的利用率低。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公司对轮毂单元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其通过优化锻件结构,采用挤压、冲孔工艺加工轮毂单元,先挤压成型一盲孔,再通过冲孔模具冲掉连皮形成通孔,该加工工艺需要先挤压后冲孔,需要两套模具,加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轮毂单元挤冲孔锻造模具,其通过一套模具同时完成挤冲孔,减少了模具使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单元挤冲孔锻造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冲头座、冲头,所述下模包括凸模、卸料板,所述凸模设置有用于用于容纳轮毂单元的圆柱端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设置有向下贯通的退料孔,所述模腔的直径为D,挤冲孔的预锻件的圆柱端直径为d,D=d+3mm,所述模腔的上部设置有与预锻件的圆柱端根部对应的过渡圆弧,所述模腔的底部向上凸起形成小凸台,所述小凸台与退料孔之间设置有切断刃口。
优选的,所述冲头的的上部通过螺纹与所述冲头座连接,所述冲头的中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加强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顶面抵触所述冲头座。
优选的,所述加强支撑座为圆柱形或倒圆锥形。
优选的,所述冲头的下端部刃口厚度小于5mm。
优选的,所述上模、下模之间设置有导柱、导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轮毂单元挤冲孔锻造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冲头座、冲头,所述下模包括凸模、卸料板,所述凸模设置有用于用于容纳轮毂单元的圆柱端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设置有向下贯通的退料孔,所述模腔的直径为D,挤冲孔的预锻件的圆柱端直径为d,D=d+3mm,所述模腔的上部设置有与预锻件的圆柱端根部对应的过渡圆弧,所述模腔的底部向上凸起形成小凸台,所述小凸台与退料孔之间设置有切断刃口,本发明结构科学,通过冲头先对预锻件进行挤压,金属同时向下、向圆周方向流动,然后在冲头、切断刃口的作用下,将向下流动的金属切断,通过一套模具同时完成挤压、冲孔,减少了模具使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轮毂单元挤冲孔锻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挤冲孔前预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挤冲孔后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凸模的切断刃口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座2——冲头座
3——冲头31——加强支撑座
4——凸模41——模腔
42——退料孔 43——过渡圆弧
44——小凸台 45——切断刃口
5——卸料板6——导柱
7——导套8——锻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7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加工工件的方法和线性锤
- 下一篇:扭转臂折弯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