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频域及相空间的脑电放松度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7211.4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3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胡静;赵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希科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76 | 分类号: | A61B5/0476;A61B5/16;A61B5/00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空间 放松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频域及相空间的脑电放松度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并提取得到信号波;计算信号波的能量,并根据信号波的能量及脑电波的频率范围,计算信号波的频率均方根,获得在频域空间的特征量;根据信号波及所述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形成包含有信号的二维图表,并通过统计各个二维图表上的信号覆盖密度,获得在相空间的特征量;利用预先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所述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在相空间的特征量及在频域空间的特征量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识别得到脑电放松度。本发明可全面提取各个脑电波的不同角度的特征,从而实现准确的脑电放松度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松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频域及相空间的脑电放松度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的技术之一,是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咨询和治疗方法,其在治疗焦虑抑郁症、神经性头痛、失眠、高血压病,减轻更年期综合征和转变不良行为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有的放松训练主要有录音指导、口头指导和生物反馈指导。其中,录音指导方法僵化、没有变化,无法根据受训者的状态变化内容;口头指导则要求对口头指导的对象要求很高,且受到时间、场地限制;生物反馈指导以脑电反馈为主,能够结合前两种方式的优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进行生物反馈指导需要识别用户的放松度,而计算放松度首先需要从用户的脑电信号中提取各个频段的脑电波(包括Delta、Theta、Alpha、Beta、Gamma波),再提取各个脑电波的特征,将这些特征输入到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
现有的特征提取方法一般只能从单一角度提取脑电波的特征,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分类结果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的特征提取算法的计算和处理过程复杂,一方面,增加了对硬件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计算复杂,也无法及时得到分类结果,进而影响了放松治疗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频域及相空间的脑电放松度识别方法及装置,可全面的提取出各个脑电波的特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域及相空间的脑电放松度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当前的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并从所述脑电序列信号中提取得到对应于各个脑电波的信号波;
计算与各个脑电波对应的信号波的能量,并根据各个信号波的能量及各个脑电波的频率范围,计算各个信号波的频率均方根,获得所述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在频域空间的特征量;
根据所述各个脑电波的信号波及所述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形成对应的包含有信号的二维图表,并通过统计各个二维图表上的信号覆盖密度,获得所述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在相空间的特征量;
利用预先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所述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在相空间的特征量及在频域空间的特征量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识别得到脑电放松度。
优选地,在从接收到的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中提取出对应于各个脑电波的信号波之前,还包括:
对接收的用户的原始脑电信号进行切片,获得时间长度为30秒的脑电切片信号,并对所述脑电切片信号的各个时刻的脑电信号进行加权移动平均计算,得到去除低频直流信息后的脑电切片信号;
以所述脑电切片信号为原始信号,以与所述脑电切片信号同步采集得到的伪迹序列信号为参考信号,采用经函数链神经网络优化的自适应滤波器对所述脑电切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去除伪迹序列信号后的脑电切片信号;
对所述脑电切片信号再次进行切片,获得时间长度为6秒的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
优选地,在利用预先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所述待处理脑电序列信号在相空间的特征量及在频域空间的特征量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识别得到脑电放松度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希科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希科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72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