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区基础数据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6556.8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3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贾鹏飞;王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455;G06Q50/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71006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区 基础 数据 采集 系统 | ||
1.一种灌区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主题数据库、数据计算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所述基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自动采集气象数据、蒸发数据、土壤水分数据、地下水位变化,为计算不同灌区作物蒸散量提供基础数据;自动采集得到的数据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存入所述主题数据库;
所述基础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利用田间灌溉试验,人工采集不同生长发育期的产量、不同生长发育期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量、实际耗水量,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位以及试验小区的气象信息;根据试验区土壤类型,测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田间持水量、土壤临界含水量、凋萎点、渗漏量参数;根据试验区作物覆盖情况,确定作物系数;
所述数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灌溉试验确定的作物系数,计算不同灌区不同作物的实际耗水量、灌溉定额;对计算结果进行校验并反馈给生产部门,并将计算结果传输至所述主题数据库,然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将计算结果存入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数据库;
所述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响应用户的查询操作,查询灌区的自动采集气象数据、田间灌溉试验数据、不同作物的灌溉次数、灌水量和灌溉定额专题信息,为整个流域的水量调度和水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支撑;
其中,所述基础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得到数据后,由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存入所述主题数据库,然后由所述数据计算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数据计算模块进行数值计算,用户选择任意一个站点的自动采集数据,计算作物潜在腾发量;根据各个灌区的试验数据和作物灌溉制度,计算作物系数和土壤水分胁迫系数,最后进行各个灌区的灌溉定额的计算,执行结果将以报表和图形格式表示并报送;
灌溉定额计算方法为:根据自动采集气象数据,计算常规灌溉制度下的参考作物的腾发量,利用人工灌溉试验确定的作物系数和土壤湿度系数,计算各灌区作物的需水量,考虑降水有效利用和地下水利用,即确定不同作物的净灌溉定额;
灌溉需水量计算分旱地作物灌溉需水量和稻田灌溉需水量;
旱地作物灌溉需水量计算:
旱作物灌溉需水量的计算根据旱作物根系层水量平衡原理,推算作物灌溉需水量,为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任一时段内根系层土壤水分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适宜范围之内,即要求不小于作物适宜水分下限Wmin和不大于作物适宜水分上限Wmax;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不断消耗于作物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根系层土壤水分时刻处于一种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当根系层土壤含水量低于作物适宜水分下限Wmin时,需要给予灌溉使根系层土壤含水量达到适宜含水量;当根系层土壤含水量大于作物适宜水分上限Wmax时,需要进行排水使根系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作物适宜水分上限Wmax以下;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就是当根系层土壤水分低于适宜水分下限时,为使其达到适宜含水量,必须灌溉的水量;
旱作物根系层土壤水分根据下式计算:
Wt=Wt-1+Pt-1+It-1-ETt-1+Gt-1 (1)
式中:Wt-1、Wt分别为t-1和t时段初的土壤含水量,Pt-1、It-1、ETt-1和Gt-1分别为t-1时段内有效降雨、灌溉水量、作物腾发量和地下水补充量;
对上式进行递推计算,保持Wt介于Wmax和Wmin之间,即计算出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溉需水量、灌水定额,Wmax和Wmin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稻田灌溉需水量计算:
稻田灌溉需水量预测分泡田期和生长期分别进行;
泡田期灌溉需水量采用下式计算:
Qt=Ht+St+E0t-Pt (2)
式中:Qt、Ht、St、E0t和Pt分别为泡田期灌溉需水量、固定水深、渗漏量、水面蒸发量和有效降雨量;
生长期灌溉需水量采用下式计算:
Ht=Ht-1+Pt-1+Qt-1-ETt-1-St-1 (3)
式中:Ht-1是t-1时段初田间水深,Pt-1、St-1、Qt-1分别为t-1时段内的降雨量、渗漏量、灌溉需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5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