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为感知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6263.X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0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华;王志美;郑汉;陈昂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10008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为 感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行为感知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场景生成与渲染模块,用于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虚拟现场;场景呈现模块,与所述场景生成与渲染模块相连,用于乘客通过所述场景呈现模块体验所述虚拟现场的虚拟情境;行为感知模块,与所述场景呈现模块相连,用于感知乘客体验所述虚拟现场的虚拟情境时真实的行为参数。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场景生成与渲染模块和场景呈现模块,分别用于构建生成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现场和显示虚拟现场,无需将该装置带到现场就能多次模拟不同情况下乘客在虚拟场景内的运动过程,分析乘客运动过程中的真实行为参数,存储乘客的真实行为参数,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应急预案的评估和完善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为感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会选择交通便利的交通工具上下班,从而导致交通场所人流量增加迅速。当交通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由于缺乏乘客行为参数,因此很难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应急预案设计。
传统有面向现场布置装置进行人体识别的,但未见其推广应用。还有基于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但此种方法需要在乘客身上安装大量设备,采集准备过程繁琐,成本高昂。
目前,所有的行为感知装置均为实地探测感知,若想探测人们在对某一特定场景或某一特定事件的真实反应,需要将感知装置带到场景现场或事件发生现场,再对被探测者进行行为感知。但在现实中,由于某些事件发生的几率非常小,且发生的后果是不可接受的,对真实处在此类事件中人们的行为进行感知显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发生火灾时,不可能提供实验场景,其成果难以反映乘客应急反应、应急行为的真实情况,而无法获得具有较高可信的结果。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缺陷,是目前交通系统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为感知系统及方法,以实现多次采集并存储乘客行为参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为感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场景生成与渲染模块,用于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虚拟现场;
场景呈现模块,与所述场景生成与渲染模块相连,用于乘客通过所述场景呈现模块体验所述虚拟现场的虚拟情境;
行为感知模块,与所述场景呈现模块相连,用于感知乘客体验所述虚拟现场的虚拟情境时真实的行为参数。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行为动作控制模块,与所述场景呈现模块对应设置,用于控制所述虚拟情境中虚拟人物行为动作。
可选的,所述行为动作控制模块包括:无线手柄。
可选的,所述场景呈现模块包括:
虚拟现实头盔,用于乘客体验所述虚拟现场的虚拟情境。
可选的,所述行为感知模块包括:
行为位移感知单元,用于感知乘客位置、移动方向;
行为心理感知单元,用于感知乘客的心理动作、面部表情。
可选的,所述行为位移感知单元具体包括:
多个激光传感器,分别对角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发射激光束;
多个光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场景呈现模块上,用于接收各所述激光传感器发射的所述激光束;
计算机,与多个所述光敏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光敏传感器接收的所述激光束采用激光定位技术确定乘客位置、移动方向。
可选的,所述行为心理感知单元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2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