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混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6215.0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4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春;陈思铭;陈绍云;崔梦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62 | 分类号: | B01D53/62;B01D53/96;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氧化碳 新型 两相 混合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新型两相混合物,属于二氧化碳气体捕集技术领域。新型两相混合物包括非水溶液和多孔固体材料两相,非水溶液占新型两相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99.0‑99.5wt%,非水溶液中溶质为N‑乙基乙醇胺,质量百分比为30‑50wt%;溶剂为N,N‑二乙基乙醇胺,质量百分比为50‑70wt%。固体多孔材料为TiO(OH)2,占新型两相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wt%。TiO(OH)2改性非水溶液,无法提高非水溶液的吸收效果,但却大大提高了解吸速率,解吸速率最高可达到每小时250Nm3CO2/m3溶液,相较于原始的非水溶液,解吸速率可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混合物,采用的技术为:通过添加少量钛氧化合物,对非水溶液进行改性。
背景技术
如何减少CO2排放量已成为21世纪的重要课题。根据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预测:到2100年,大气中CO2的浓度将达到570ppmv,这一现象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等。众所周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CO2中,有近1/3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不同的工业生产行业排放出大量的CO2,比如:炼油厂、水泥厂、炼铁厂、发电厂、石灰厂、镁砂厂等。可以通过捕集和储存CO2的方法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现有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技术包括:溶液吸收法、固体吸附法、深冷分离法、膜分离法和化学转换法等。其中以溶液吸收法研究得最多,也被认为是最经济的分离吸收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吸收剂的吸收能力、降低腐蚀性、减少因挥发而造成的损耗及再生能耗,人们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化学溶液吸收剂。
1985年中国专利(CN 103855A)公开了一种从气体混合物中除去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吸收剂为碳酸钾15-30%,二乙醇胺10-30克/升,氨基乙酸10-20克/升,硼酸15-30克/升,总钒(以KVO3计)5-10克/升。其溶液吸收CO2的能力为21-26Nm3CO2/m3溶液。
1999年,美国专利(US09,329,259)公开了一种从原料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来自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在复合溶液中,优选的复合溶剂含有较小浓度的一种或者多种快反应速率胺(乙醇胺(MEA)或二乙醇胺(DEA)质量分数为5%~35%)和较高浓度的一种或者多种慢反应速率胺(N-甲基二乙醇胺(MDEA)质量分数为5%~50%)。
2002年,中国专利(CN 1340374A)公开了一种脱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复合脱碳溶液,其胺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A.30~50%的MDEA,B.0.1~1.5%的二甲基乙醇胺,C.0.5~1.5%的甲基乙醇胺,D.1~2%的二氮己环,E.其余为水。其溶液吸收CO2的能力为22-26Nm3CO2/m3溶液。
2007年中国专利(CN 101091864)公开了一种回收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复合脱碳溶液,其由主吸收组分、助吸收组分、活化组分、缓蚀剂、抗氧化剂和水组成。其中主吸收组分为羟乙基乙二胺AEEA,助吸收组分为2-氨基-2-甲基-1-丙醇AMP、MDEA和三乙醇胺TEA,活化组分为MEA、DEA和哌嗪PZ,缓蚀剂为矾酸钠,抗氧化剂为亚硫酸钠和醋酸铜。该脱碳液具有吸收容量大、净化度高、解吸率大、再生能耗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