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造极化码序列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4924.5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凌晨;张公正;徐晨;张朝龙;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13/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码序列 构造序列 排序序列 可靠度 速率匹配过程 速率匹配 读取 构造过程 规则生成 解映射 码长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造极化码序列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从构造序列P中读取与所要构造的极化码序列的编码码长相同长度的构造序列P';所述构造序列P是根据可靠度排序序列Q和速率匹配规则生成的;根据速率匹配,将所述构造序列P'解映射为可靠度排序序列Q';根据所述可靠度排序序列Q'构造极化码序列。实施本申请,将速率匹配过程与极化码序列构造过程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升了构造极化码序列的效率,能更好的适应速率匹配过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造极化码序列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的快速演进预示着未来5G通信系统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最典型的三个通信场景包括eMBB(英文全称: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中文全称: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英文全称: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中文全称:海量机器连接通信)和URLLC(英文全称: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中文全称: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这些通信场景的需求将对现有LTE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信道编码作为最基本的无线接入技术,是满足5G通信需求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香农理论提出后,各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达到香农极限同时具有相对较低复杂度的编译码方法。在5G的标准制定进展中,LDPC码已经被采纳为eMBB场景的数据信道编码方案,而Polar码序列已经被采纳为eMBB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而URLLC与mMTC场景则对信道编码的时延和可靠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极化码序列(Polar Codes)是基于信道极化提出的一种编码方式。极化码序列是第一种、也是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
Polar码序列的编译码的简单描述如下:
Polar码序列是一种线性块码。其生成矩阵为FN,其编码过程为其中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长度为N(即码长);FN是一个N×N的矩阵,且这里定义为log2N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以上涉及的加法、乘法操作均为二进制伽罗华域(Galois Field)上的加法、乘法操作。Polar码序列的编码过程中,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这些比特的索引的集合记作称为信息比特位置集合或者信息比特序号集合;另外的一部分比特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固定比特,其索引的集合用的补集表示。
注意到,在经典的Polar码序列中,信息比特为携带信息的部分。而实际中,由于Polar码序列编码之前,信息比特还会经历循环冗余校验编码、奇偶校验编码等,Polar码序列的构造过程的索引集合包括K_info+K_check个除打孔比特外可靠度最高的信息比特序号,其中,K_info为信息比特数量,K_check为校验比特数量,校验比特包括但不限于CRC比特和动态校验比特,K_check>=0。不失一般性的,下文在Polar的构造举例中,以信息比特数量K为例,校验比特包含在信息比特中。
根据信息比特长度、编码码字的长度,确定信息比特集合的过程称为Polar码序列的构造过程。目前,Polar码序列的构造包括在线计算每个子信道的可靠度(错误概率)和离线存储构造序列、可靠度排序序列等方法。
但是,发明人在本申请的创造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构造极化码序列的构造序列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构造极化码序列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构造极化码序列的方法和相应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49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