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云的老年监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3657.X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8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乐众潼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45;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2660 重庆市潼南县***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物联云 老年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监控系统,确切地说是一种基于物联云的老年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人们日常生活节奏加快及对医疗护理及突发疾病情况应急救治知识的不足,一方面造成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因为对健康情况不了解而耽误疾病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常出线老年人因突发疾病而严重威胁到人身健康及生命安全,针对这一现状,当前市场上开发出了大量的可穿戴生理特征监控系统,从而实现对老年人健康情况进行监控,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对老人监控设备往往监控参数有限,不能有效全面的对老年人常见病情及重要生理参数进行全程监控,且也不能对老年人的活动范围进行有效定位,且当前的监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力,因此无法根据检测到的参数信息及时与老年人及其周边家属等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延误病情,同时当前所使用的监控设备在进行数据通讯时,往往是采用的单一的无线互联网通讯网络,虽然可以满足通讯的需要,但数据通讯稳定性较差,通讯网络覆盖面积有限,且数据通讯速度较慢,因此导致当前随身医疗监控系统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老年人医疗监控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云的老年监护系统,该新型系统构成简单,数据处理能力强,监护数据采集全面可靠,一方面在可有效的对老年人进行随身24小时生理参数监控及位置定位监控,且不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可将检测到的生理参数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医疗服务系统处及其家人的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设备处,并可对突发病情进行应急报警并进行远程急救指导,从而可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监护管理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物联云的老年监护系统,包括随身承载结构、体温检测装置、血压检测装置、血糖检测装置、脉搏检测装置、血氧检测装置及控制系统,其中体温检测装置、血压检测装置、血糖检测装置、脉搏检测装置、血氧检测装置均嵌于随身承载结构外表面并与人体接触,控制系统嵌于随身承载结构内并与体温检测装置、血压检测装置、血糖检测装置、脉搏检测装置、血氧检测装置电气连接,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无线通讯模块、GPS定位模块、地址编码模块、驱动模块、麦克风、扬声器及驱动电源,驱动模块分别与中央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无线通讯模块、GPS定位模块、地址编码模块、麦克风、扬声器、驱动电源、体温检测装置、血压检测装置、血糖检测装置、脉搏检测装置、血氧检测装置电气连接,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蓝牙通讯单元、WIFI通讯单元、Zigbee无线通讯单元、3G/4G无线数据通讯单元,且蓝牙通讯单元、WIFI通讯单元、Zigbee无线通讯单元、3G/4G无线数据通讯单元均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随身承载结构随身承载结构为手环、脚环及腰带结构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系统另设报警模块,且报警模块分别与驱动模块和扬声器电气连接。
本新型系统构成简单,数据处理能力强,监护数据采集全面可靠,一方面在可有效的对老年人进行随身24小时生理参数监控及位置定位监控,且不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可将检测到的生理参数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医疗服务系统处及其家人的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设备处,并可对突发病情进行应急报警并进行远程急救指导,从而可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监护管理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系统电气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云的老年监护系统,包括随身承载结构1、体温检测装置2、血压检测装置3、血糖检测装置4、脉搏检测装置5、血氧检测装置6及控制系统,其中体温检测装置2、血压检测装置3、血糖检测装置4、脉搏检测装置5、血氧检测装置6均嵌于随身承载结构1外表面并与人体接触,控制系统嵌于随身承载结构1内并与体温检测装置2、血压检测装置3、血糖检测装置4、脉搏检测装置5、血氧检测装置6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乐众潼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乐众潼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36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