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多孔结构Si/Cu复合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3177.3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婷;崔梦雅;肖荣诗;杨武雄;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4/134;H01M4/1395;H01M4/0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11389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妍瑜<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多孔 结构 si cu 复合 电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孔结构Si/Cu复合电极及其制造方法。该复合电极包括活性物质、块体多孔Cu和集流体。其中的活性物质Si嵌入在块体多孔Cu中,块体多孔Cu与集流体冶金结合,起到“粘结剂”和“导电剂”的双重作用,既缓解活性物质Si颗粒的粉化和脱落,又提高电子传输效率,同时多孔结构增大活性物质Si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加快嵌锂化合的反应效率。该复合电极的制造方法是:首先采用粉末冶金和扩散焊接技术,以Si、Cu、Al粉末为原材料,在Cu集流体上制备Si‑Cu‑Al前驱体合金,然后利用化学脱合金的方法脱去Si‑Cu‑Al前驱体合金中的Al元素,获得具有多孔结构的Si/Cu复合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Si/Cu复合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具有高容量、无记忆效应、快速可逆充放电和高库伦效率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集中在石墨,已经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难以进一步满足对更高能量/密度应用的需求。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中,Si因为高的嵌锂能力(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储备丰富及对环境无污染而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Si在充放电过程当中存在严重的粉化脱落以及导电性迅速衰减等问题,这些成为其作为负极材料的阻碍。Si在充放电过程中主要发生两种相的反应:
(1)单晶非晶化LiXSi(a-LiXSi)
(2)非晶化金属间化合物Li15Si4(i-Li15Si4)
在这种相反应中,Si的不均匀的体积膨胀(体积变化可以达到270%)产生的应力最终造成了Si的粉化以及Si从集流体上脱落并与集流体失去电接触,最终导致负极结构导电性的减弱。目前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在Si上增加石墨导电包裹层或降低Si的负载密度可以优化Si电极性能,这两种方式都会降低Si的质量装载能力,因此限制了总容量的提升和实际应用。目前,具有较好稳定性的Si电极中活性材料Si的质量装载量仅为0.1-3.5mg/cm2。例如,Li等人通过电化学刻蚀的方法合成了大尺寸的海绵体介孔Si材料,材料内部的孔隙可以很好的容纳Si的体积膨胀,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材料表面覆盖了C层,然后通过添加导电剂和粘结剂,将负极材料涂覆在集流体表面,活性物质的装载量不高,约为2mg/cm2,其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为~56%,第二次开始维持在99.4%,面积比容量仅为~1.5mAh/cm2。(Li,X.,et al.,Mesoporous silicon sponge as an anti-pulverization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Nat Commun,2014.5:p.4105.)Yi等人合成了由石墨烯层包裹的Si-C复合材料,将其涂覆在集流体表面,首次库伦效率为64%,第二次循环开始平均的库伦效率为99.51%,但活性物质Si的装载量(3.18mg/cm2)和面积比容量(3.2mAh/cm2)同样不高。(Yi,R.,et al.,Dual conductivenetwork-enabled graphene/Si–C composite anode with high areal capacity forlithium-ion batteries.Nano Energy,2014.6:p.211-218.)
因此,如何提高Si的负载量并避免Si在高负载条件下体积膨胀造成的粉化和脱落问题,是提高电极容量和性能的关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3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空调装置
- 下一篇:锂离子特种电源用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