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3099.7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陆兆辉;张铭;周翔;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G02B6/44;G08B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下 涵洞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防护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下防护领域中,传统的金属防护结构经常被蛙人入侵破坏、鲨鱼水母等鱼类误入,存在被破坏后不能知晓的严重弊端,人员可以很随意的入侵。若采用高压电防护则容易造成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漏电危害,容易造成人员误伤,在偏僻地区供电不方便,一旦停电,就不能发挥出作用。
传统的金属防护结构具有如下缺点:1).不具备入侵报警功能,只能事后发现,不能实时报警;2).金属材料浪费较大,不节约资源,且导电,在雷电发生时易引起雷击事故;3).不可自由打开、收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的光功率检测模块通过检测光链路的通断,能够实现实时入侵报警,解决不能实时报警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包括架设在涵洞端部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采用光缆互相交织成网,所述防护网通过一根光缆传输线与设在室内的光功率监测模块连接,所述光功率监测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经过信号处理后,将信号传输至报警模块,所述光缆包括四个缆芯,四个缆芯设于防护层内,所述防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裹有凯夫拉层、金属铠甲层以及外护套,所述凯夫拉层由若干根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组成,所述3 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抗拉力大于1800N,并且所述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拉伸模量为114GPa。
优选的,防护网的每两根光缆呈十字交叉状交织。
优选的,防护网在每两根光缆的交织处扣合一个锁紧夹。
优选的,锁紧夹包括两个互相配合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用于光缆穿过的十字型凹槽,两个十字形凹槽扣合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通道。
优选的,壳体的截面呈十字形,其中一个壳体的中部设有与壳体连为一体的呈倒刺状的锁杆,另一个壳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与锁杆匹配的深槽,深槽内固定有一个用于阻止锁杆倒刺的弹性阻止片。
优选的,锁紧夹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的,报警模块采用声报警、光报警、手机报警、以及视频联动的联动报警模式。
优选的,4个所述缆芯呈方形排列,4个缆芯之间的缝隙内设有填充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智能化安防,可实现实时入侵报警,解决不能实时报警的缺点;
2)、性价比高,无需复杂信号处理硬件;
3)、环境适应性强,各种环境均可使用;
4)、无虚警,相比于现有的光纤围栏、振动传感等,有效避免了虚警;
5)、可收放,方便进出,解决传统方案不能进出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光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锁紧夹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锁紧夹的仰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锁紧夹的扣合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的锁紧夹的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水下涵洞的防护装置,包括架设在涵洞端部的防护网1,防护网1采用光缆2互相交织成网,防护网1的每两根光缆2呈十字交叉状交织。防护网1通过一根光缆传输线3与设在室内的光功率监测模块4连接,光功率监测模块4通过检测光链路的通断,发送信号至信号处理模块5,信号处理模块5经过分析、处理,以及与数据库的结果进行比对,确认是否触发报警模块,若确定触发报警条件,则将信号传输至报警模块6,报警模块6设于主控室,通过光缆实现远程连接,报警模块6可以采用声报警、光报警、手机报警、以及视频联动的联动报警模式,以便于应急处理。
光缆2包括4个缆芯21,4个缆芯21设于防护层内,防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裹有凯夫拉层22、金属铠甲层23以及外护套24,凯夫拉层22由14根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组成,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抗拉力大于1800N,并且3股加捻的3160dtex芳纶纱纤维的拉伸模量为114G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3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冰器
- 下一篇:一种确定带植被河岸稳定性的模拟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