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测试变电站高压设备电流回路二次负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2736.9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0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晞明;李祥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希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31/04;G01R2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测试 变电站 高压 设备 电流 回路 二次 负载 方法 | ||
一种自动测试变电站高压设备电流回路二次负载的方法,属测量领域。其用恒流源作为测试装置的信号源,在智能移动设备中安装设置一个APP软件,操控测试装置的CPU执行相应的测试指令,设置一个服务器,用于记录测试装置、智能移动设备的设备识别信息,记录并存储测试数据或测试结果;服务器、测试装置及智能移动设备位于同一个无线局域网WiFi中。通过对多个高压设备电流回路的二次回路依次进行交流连续性测量、二次负载测量和二次回路安装正确性检测,实现对高压设备电流回路的全面多种检测;为甲方建设单位或第三方监理单位的检查人员及时、详尽地掌握第一手测试资料或测试结果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信息获取渠道。适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的测试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高压设备电流回路二次负载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安装在变电站中的高压设备,按照额定工作电压来划分,额定工作电压在1000V及以上的为高压电气设备(简称高压设备),额定工作电压等级在1000V以下者为低压电气设备(简称低压设备),这在国家电网公司《安全规程》中有明确规定的。
在变电站高压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或每年的例行检修后,需要对高压设备电流回路的二次负载进行测试,以保证二次负载回路的接线正确,接触良好。
现有的二次负载测试工作模式,通常需要一组工作人员在设备现场进行测试设备的接、拆线工作,另一组工作人员在位于集中控制室中的控制柜前,监测和记录测试数据,两组工作人员之间通常采用对讲机等无线通讯设备进行联系,传递测试结果,协调测试进度等。
在上述这种工作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测试人员需要同时在高压设备的安装现场和集中控制室中控制柜前开展工作,故实际测试人员至少要分为两组,一组在现场,一组在集控室,通过对讲机进行沟通和协调测试步骤,费事费力,测试工作效率低;
2、需要多人同时在测试现场和集中控制室中工作(至少是两组4人),牵扯人员数量多,不适应现有电力系统“减员增效”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模式;
3、随着各种大功率电磁设备的不断普及,在变电站及其周边环境中的各种电磁干扰大大增加,严重干扰无线对讲设备之间的信息沟通,原有的无线通讯方式已经无法保证变电站现场和远程集控室之间的无干扰可靠联系;
4、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靠人工记录,容易产生误差,无法完全保证测试过程、测试结果的真实、有效,测试内容、记录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现场测试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给测试结果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带来一定隐患,不利于甲方单位或监理方及时、详尽地掌握第一手测试资料或测试结果。
如何能够将现场测试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因素降至最低,实现变电站现场和集控室之间无干扰的可靠联系,确保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便于甲方单位或监理方及时、详尽地掌握第一手测试资料或测试结果,是实际现场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测试变电站高压设备电流回路二次负载的方法。其采用恒流源作为测试信号源,确保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可再现性好;一方面利用智能变电站的无线局域网络来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传送过程中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将整个测试过程及数据实时传送至服务器进行保存,将测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确保了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记录的真实、可靠,亦便于甲方单位或监理方及时、详尽地掌握第一手测试资料或测试结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测试变电站高压设备电流回路二次负载的方法,包括采用测试装置对高压设备电流回路的二次负载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其特征是:
1)采用恒流源作为测试装置的信号源,所述的测试装置设置在高压设备电流回路的设备现场,所述的测试装置带有CPU和无线网络通讯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希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希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27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