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型的含邻菲罗啉配体四面体型亚铜配合物发光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0359.5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1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柴文祥;寿容儿;宋莉;秦来顺;魏钦华;徐凯杰;史宏声;范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F1/08;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邻菲罗啉配体 四面 体型 配合 发光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光致发光材料领域和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发光材料有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热释发光、光释发光、辐射发光等。其中,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简称EL),是指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和电场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又称电场发光。目前电致发光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材料的应用,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按其发光材料的分子量,OLED可以分为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SM-OLED),高分子(又称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PLED或P-OLED)两类,前者分子量在500~2000之间,后者在10000~100000之间。
自1987年Tang等首次报道了高亮度且低工作电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之后,大家对其有了空前的研究热情。自1997年日本Pioneer公司率先将OLEDs商业化后,因其在固态照明和显示方面的巨大商业价值而被认为是新一代的平板显示技术。OLED作为平板显示技术与现有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驱动电压、更广阔的视角等显著特点,可被进一步应用于电视、电脑、仪表等作为显示屏幕。如今,三星、LG、索尼、夏普等众多国际电子大公司纷纷参与到了OLEDs的技术研发之中。
有机电致发光按其发光机理可分为荧光和磷光两类:前者是单重态激子的辐射衰减跃迁,发光寿命为纳秒级的;后者是三重态激子辐射衰减跃迁所致,因其跃迁过程中存在禁阻,故发光寿命为微秒级的。若器件的发光层仅用荧光材料制作则会受其内量子效率(IQE)(理论上只有25%)的限制而不能充分利用能源。而过渡金属如铱(Ir)、钌(Ru)、铼(Re)、铂(Pt)等发光配合物作为一种磷光材料因具有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包括三重态和三重态的所有输入能量,故其内量子效率理论上可达到100%,相比荧光材料高出整整三倍多。国内从事OLED研究的人士则多以铱等贵金属作为磷光体。然而铱等配合物目前存在成本高、资源少以及不环保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研发一些低成本、多资源且环保的磷光材料迫在眉睫。Cu(I)配合物以其绿色环保和价格低廉等优势崭露头角,因其还具有铜资源储量大、结构多样化、光物理性质独特等特点而日益倍受关注。
Cu(I)配合物中涉及的配体,可以是单齿、双齿或多齿,刚性或柔性。另外,配合物中的亚铜位点具有多变的配位方式,多种可选择的配位数。同时其空间结构存在单核、双核乃至多核的结构,常见的单核以3,4配位为主,形成三角形或正四面体型,多核的如四核可形成正方体。有些配体,由于其内部自由度,在不同条件下,分子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发生构象多态性,形成同质异晶,新晶型的产生,丰富了其结构的多样性,给发光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经多年研究发展,发现Cu(I)配合物在现实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Cu(I)配合物发光颜色多以绿光和黄光为主、发光亮度普遍不高等。我们试着引入一些特定功能的官能团来提升Cu(I)配合物的发光亮度和效率。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等领域,其中1,10-邻菲罗啉易与亚铜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发光配合物,该类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故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开发各种发光颜色的新型廉价的Cu(I)配合物磷光材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黄绿色磷光四面体型亚铜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Cu(I)离子和有机配体的溶液配位反应,方便且廉价地制备获得了发光性能良好的Cu(I)配合物发光材料,其黄绿色磷光发光强度很大,而且其发光衰减特征非常符合OLED器件对材料磷光发光寿命的要求,将其应用于OLED发光层材料有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的黄绿色磷光四面体型亚铜配合物发光材料,由Cu(CH3CN)4PF6与配体进行配位反应得到,其分子结构为Cu(Phen)(PPh3)2(PF6),式中Phen和PPh3分别为电中性配体1,10-邻菲罗啉和三苯基膦。
所述配体1,10-邻菲罗啉,其分子结构如式(I):
所述配体中的N原子与亚铜离子形成一个双齿螯合的配位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0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机故障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色组印刷机的定位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