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应急舱门内外开启手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9068.4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罡;李君强;刘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1/54 | 分类号: | E05F11/54;B64C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臂 舱门 外手柄 短轴 锁销 内外开启 手柄结构 联动轴 内手柄 应急 锁舌联动 尾端连接 中部铰接 转动中心 手柄 舱门体 导向孔 摇臂连 铰接 同向 外端 飞机 | ||
一种飞机应急舱门内外开启手柄结构,含有舱门、外手柄、内手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三摇臂、锁销,内手柄固定在舱门的内侧,与锁舌联动,外手柄位于舱门的外侧,所述的外手柄通过位于其一侧中上部的短轴铰接在舱门外侧的凹槽内,手柄以短轴为转动中心,短轴的外端连接有第一摇臂,第一摇臂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摇臂连动,第二摇臂和第三摇臂同向固定在一个联动轴的两端,该联动轴的中部铰接在舱门体上,第三摇臂通过第二连杆与锁销的尾端连接,锁销受舱门导向孔的约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机结构设计技术,进一步是飞机舱门的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是飞机应急舱门内外开启手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MA60飞机应急舱门开启机构形式是已经应用了几十年的较老的开启形式,这种机构形式比较简单,实际应用时由于密封要求,舱门在关闭时必须压缩和压紧密封带,所以开启和关闭力比较大,这种开启机构从内部开启时,通过一个较大力臂的结构件开启和关闭舱门打开。但是,应急情况下,需要外部打开舱门时,由于飞机外形要求和舱门门体结构限制,安装手柄机构的空间太小,所以设计为一个按压式开启方式,内手柄向外延伸出一个小凸台,凸台与蒙皮齐平。用手摁下凸台,旋转内手柄开启舱门。这个凸台就相当于外手柄。这种按压板只能通过大拇指向里按压打开。首先,由于空间限制,这种按压板按压时,距旋转轴的力臂较小,所以打开需要的力较大。其次采用拇指按压给出的力比较小。第三,舱门开启位置距地面较高,人员需要垫高辅助工具,飞机外部光滑,手没有抓的地方,从飞机外部压手柄时,很不易使力,这些因素决定了这种操作方法在实际应急时基本上从外部不能打开。这种应急门开启方式在几十年前,应急门一般情况下也不使用,所以适航要求不是很严格,一直允许飞机在这种形式下运行。但是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飞机飞行安全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运行指标,甚至成为首要指标,适航要求自然对于影响飞机安全的因素也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应急门在应急时的顺利、可靠、迅速的开启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安全保障,那这种应急门开启困难、甚至经常打不开的形式,就成为一个必须要改进的机构形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使用的这种应急手柄装置很难在应急时从外部人力打开,完全不满足现在民用适航标准的要求的现状,提出一种减小开启力,操作容易使力,并不影响飞机外形的飞机应急舱门内外开启结构。
一种飞机应急舱门的内外开启结构,含有舱门、外手柄、内手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三摇臂、锁销,内手柄固定在舱门的内侧,与锁销联动,外手柄位于舱门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手柄通过位于其一侧中上部的短轴铰接在舱门外侧的凹槽内,手柄以短轴为转动中心,短轴的外端连接有第一摇臂,第一摇臂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摇臂连动,第二摇臂和第三摇臂同向固定在一个联动轴的两端,该联动轴的中部铰接在舱门体上,第三摇臂通过第二连杆与锁销的尾端连接,锁销受舱门导向孔的约束。
使用时,内手柄因故不能开启时,先用手按下外手柄打有标记的部位,使手柄向外旋转一个小角度而转出飞机舱门外侧的凹槽外,这时即可用手握住手柄使力旋转,手柄转动通过联动轴、摇臂、连杆最终拉动舱门锁销向下移动,脱离门框上的锁槽,从而开启舱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容易使力,同时人员开启舱门时可以握住手柄,向外使力,同时舱门打开后,可以继续抓住舱门,不会产生向里推舱门后,舱门倒向舱内,伤及机舱内等待逃离的乘客。设计时手柄传动轴的摇臂大小可以调节,使开启手柄力大小合适,在紧急时很容易打开舱门,同时密封结构简单,密封可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手柄在整体舱门部位示意。
图2手柄关闭,舱门锁紧情况下手柄机构示意。
图3手柄打开,舱门可以打开情况手柄机构示意。
图4机构连接示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9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草场围栏的自动开闭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电撑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