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及牵引电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8117.2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0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康;梁冰;代丽平;叶小二;李莹;刘晓旭;魏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为同创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04 | 分类号: | H02K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常俊虎 |
地址: | 1015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迫 风冷 牵引 电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引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及牵引电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轨道交通上的三相异步牵引电机的冷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冷,另一种是强迫风冷。
自冷型牵引电机,主要应用在机车和地铁等低速轨道车辆上,由自身转子带动风扇进行冷却。
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主要应用在高速列车上,由外部风机给风,冷却风通过通风管道进入牵引电机,以达到对牵引电机进行冷却的目的。
目前,通过监测通风管道的风量信息,来对高铁上的冷却风进行监测。冷却风由外部风机产生,经过通风管道进入牵引电机的进风口,冷却风在通风管道内输送的过程中,其运动强度会有所衰减,而牵引电机所需的冷却风的强度是需要保证的,也就是说,牵引电机的进风口的风量需要保证。
所以,现有的仅对通风管道进行冷却风风量监测的监测方案,不能可靠地保证牵引电机的风量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及牵引电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仅对通风管道进行冷却风风量监测不能可靠地保证牵引电机的风量需要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包括牵引电机本体、风量传感装置、通风管道及冷却风机;
所述冷却风机通过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牵引电机本体连通;
所述风量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牵引电机本体的进风口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风机控制器;
所述冷却风机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风量传感装置反馈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冷却风机动作;
所述冷却风机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所述风量传感装置与所述冷却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牵引电机控制器;
所述牵引电机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风量传感装置反馈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牵引电机本体动作;
所述牵引电机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所述风量传感装置与所述牵引电机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风量传感装置包括2个风量传感器;
2个所述风量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牵引电机本体的进风口上。
进一步地,2个所述风量传感器相对于所述牵引电机本体的进风口的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牵引电机本体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速度传感器;
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牵引电机本体的工作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牵引电机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牵引电机系统,包括如前述的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
本发明提供的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及牵引电机系统,在牵引电机本体的进风口处设置风量传感装置,对经过通风管道后要由牵引电机本体的进风口进入到牵引电机本体内部的冷却风进行监测,监测经过通风管道输送而衰减后,冷却风所具备的强度,即监测送达牵引电机本体的冷却风的风量,可靠地确保牵引电机本体所需的风量,适于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牵引电机本体;2-风量传感装置;3-通风管道;
4-冷却风机;5-冷却风机控制器;6-牵引电机控制器;
11-进风口;21-风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为同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康为同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1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
- 下一篇: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