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行通信帧结构及多节点随机接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6204.4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1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崔迎炜;崔扬;叶青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方天长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行 通信 结构 节点 随机 接入 方法 | ||
一种串行通信帧结构及多节点随机接入方法,串行通信帧结构有依次设置的:16bit帧头、600ns的保护间隙、8bit同步字段、2048bit数据字段、16bit CRC校验字段和800ns的保护间隙。方法:节点开始接入时连续接收串行通信数据,同时将第一计数器清零,开始在串行通信帧结中寻找大于600ns的保护间隙;从接收到的第一个高电平bit开始对16bit帧头进行波特率判断,同时第二计数器对接收到的bit数进行计数;如果波特率为5Mbps,同时第二计数器计数为16,则判断保护间隙是否大于400ns,如果是且在接收到的串行通信数据是一个10101010的高低变换序列时;根据数据长度信息判断数据字段是否结束;帧同步成功,即所述节点接入成功。本发明使总线的可靠性、可用性得到极大的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方式。特别是涉及一种串行通信帧结构及多节点随机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很多工业现场的应用中,一台设备内部通常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的功能独立但是它们之间又需要互相通信,因此需要采用互联的方法来实现相互通信的目的。为了提升互联的可靠性并降低互联的代价,在通信带宽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如图1所示的串行通信的方式互联。
在要求苛刻的情况下,设备会要求单数据通道无时钟互联,极大限度的节省互联资源。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会要求所有的节点均可以随机接入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一种好的串行帧的结构及随机接入方法对系统的可用性就显得异常重要。
串行帧结构不仅要合理的安排数据的通信结构,还需要考虑在无同步时钟的情况下数据的恢复,以及帧与帧之间的保护间隙。
如图2所示,一个完整帧主要有帧头、同步字段、数据字段、CRC校验字段组成。在帧与帧之间有800ns的保护间隙,在帧头和同步字段之间也有600ns的保护间隙。
为了多个节点竞争总线的需要,帧采用变速率的方式。帧头16bit采用5Mbps的波特率,其他字段全部采用更高速率的50Mbps波特率。
系统中所有的节点存在两种随机情况:第一,所有的节点可以随机的接入或撤出系统,这样会导致系统组成拓扑发生变化;第二,所有的节点可以随机的发送自己想要发送的数据。
当有节点随机撤出时会导致总线上出线不完整帧,这时系统节点如果不能判断出错误帧或不完整帧的话,系统总线将会挂死,无法再继续工作。
当有节点随机接入时并立刻发送时,也会造成总线上正在传递的帧出现错误,从而导致系统总线挂死。
因此,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能正确解析当前总线传递的帧的情况,分清楚当前总线传递帧所处的字段,然后正确找到帧的开头,并开始接入才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串行通信帧结构及多节点随机接入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串行通信帧结构,包括有依次设置的:16bit帧头、600ns的保护间隙、8bit同步字段、2048bit数据字段、16bit CRC校验字段和800ns的保护间隙。
所述的16bit帧头采用5Mbps的波特率,8bit同步字段、2048bit数据字段和16bitCRC校验字段均采用50Mbps波特率。
所述的16bit帧头第一个bit为1。
所述的8bit同步字段为10101010的高低变换序列。
一种基于串行通信帧结构的多节点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节点开始接入时连续接收串行通信数据,同时将第一计数器清零,开始在串行通信帧结中寻找大于600ns的保护间隙,如果找到则进入下一步,否则一直搜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方天长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方天长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6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影像感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