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配除草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6040.5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会营;刘晓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41/1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6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配除草剂 防治稻田杂草 有效成分作用 双环磺草酮 安全环保 复配制剂 增效作用 持效期 除草谱 吡啶酯 氯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两种活性成分,该复配制剂用于防治稻田杂草,剂型安全环保,有效成分作用方式独特,持效期长,除草谱广,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防除水稻田杂草的复配除草剂,具体涉及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为活性成分的复配除草剂。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主要的禾谷类作物,稻米是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的主粮,差不多占其食物的三分之二。随着水稻的大面积种植,稻田中杂草的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全世界危害主要粮食作物的杂草约250种,成为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杂草的处理方式有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剂除草,使用化学除草剂不仅可以节省大批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使一般机械难以除掉的苗间杂草得到清除,使机械化进一步完善,使传统的耕作栽培法也得到改进。因此,化学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研发新型、高效化学除草剂是很有必要的。
氯氟吡啶酯(florpyrauxifen-benzyl)是陶氏益农开发的新型芳香基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开发代号为XDE-848,化学名称:4-氨基-3-氯-6-(4-氯-2-氟-3-甲氧基苄基)-5-氟吡啶-2-羧酸苯甲酯,CAS登录号为[1390661-72-9]。氯氟吡啶酯可用于包括水稻在内的多作物、多地区防除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由于其作用机制新颖,从而可以解决已知的抗性问题,包括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敌稗、二氯喹啉酸、草甘膦、三嗪类除草剂等产生抗性的杂草,对水稻田抗性稗草有非常好的活性。结构式如下:
双环磺草酮(benzobicyclon)是日本SDS生物公司研究开发的新颖的双环辛烷类的白化型水稻田用芽后除草剂,其开发代号为SB-500,该成分对水稻安全,与环境相容性较好,对鱼类、哺乳类动物低毒。该化合物有双环以及苯硫醚的独特结构,使得在水稻田对水稻和杂草的选择性较高。结构式如下:
目前除草剂经常不按照规范使用,在很多地方产生了抗药性以及药害的问题,对土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我们的田间试验,除草剂的混用可以很好的克服和减轻药害。同时,两种除草剂之间复配后,还会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在扩大除草谱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土壤的影响。所以我们将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两种有效成分复配,以期达到上述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除草效果好、杀草谱广、安全性能高、增产作用显著、施药方便、毒性低的复配除草剂。
上述复配除草剂,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重量比为1:30~30:1,更优选重量比为1:10~10:1。
利用上述的复配除草剂,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可以制成本发明的剂型。其可以加工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
上述复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田中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上述复配除草剂具有的优点:1、有效预防除草剂已经产生的药害和抗药性;2、两有效成分复配有增效作用;3、剂型安全环保,能很好的发挥药效;4、除草谱广,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验证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增效作用,申请人首先在室温盆栽条件下进行室内生测试验,以测定了两种有效成分不同比例混配后除草效果,评价其联合作用。试验方法参照NY/T1155.7-2006。
试验选择禾本科杂草稗草、阔叶杂草鸭舌草作为靶标杂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6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