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线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4394.6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宴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H01R13/56;H01R13/58;H01R13/5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件 夹紧件 套合件 迫紧装置 管体 网线接头 紧迫部 容置部 复数 网线 弯曲内表面 内表面 中空 盖合 合件 夹紧 渐缩 螺接 向内 旋紧 连通 挤压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线接头,其包括:一本体,其具有一容置部和一管体,该管体与该容置部连通;及一迫紧装置,其是中空以供网线通过,且该迫紧装置具有一固定件、一夹紧件和一套合件,该夹紧件置于该固定件内,且该夹紧件一端具有复数紧迫部,另一端则为一推动部,而该套合件盖合于该固定件相对于与该本体连接的一端,该套合件的内表面是曲面,且由靠近该固定件的一端向另一端渐缩。其中,当该迫紧装置与该本体螺接并旋紧时,该推动部被该管体推动让该夹紧件向该套合件移动,使该复数紧迫部凭借该套合件的弯曲内表面被向内挤压而夹紧网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线接头的领域,尤其是一种除了能够使网线与接头的连接更加便利以外,也具有能够束紧固定网线和兼顾美观与防尘功效的网线接头。
背景技术
按,网线插头由于能够提升整体网路跳线的特性,因此已被广泛地运用。不过传统的网线接头几乎为全封闭状态仅有一孔洞以供网线进行接线,会导致接线的过程较为不便。
此外,为了更高频的网路信号传输或是为了小型化的机构设置,网线的直径会随之增大或是缩小,因此会衍生出网线接头后端的束尾尺寸不合的问题,如果束尾的直径系符合较大直径的网线时,当使用者欲改用直径较小的网线,则会造成束尾和线材间缝隙过大,进而无法达到保护效果。反之,则因线材直径过大无法被束尾束紧,进而无法使用。虽然有业者以附加两种不同尺寸的束尾座为解决方案,但是束尾本身较小,如果一不注意,很容易造成其中之一束尾掉落遗失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束尾尺寸不合的问题,已有美国第7938674号专利进行改良,如图1所示,网线接头11尾端内侧具有螺纹111和复数凸块112,当网线插入网线接头11内后,再将具有对应所述的这些凸块112位置的复数斜面121的一夹紧件12置入网线接头11内,并通过一锁定螺丝13推动该夹紧件12,使该夹紧件12的所述的这些斜面121被所述的这些凸块112顶压而向内缩达到夹紧网线的功效。美国第8246377号专利也提供类似的技术内容,在网线接头尾端上设置具有凸出斜面的悬臂,也即将夹紧件直接设置于网线接头尾端,再通过将螺母旋于网线接头尾端,使螺母顶压悬臂的凸出斜面而将悬臂向内压,进而达到夹紧网线的功效。
然而,上述专利都是属于在网线接头内部将网线夹紧的方式,虽然此种方式可以达到固定网线的目的,但是在接近网线接头尾端的部分,网线接头尾端和网线间还是具有缝隙,这样会使外界的灰尘等物质通过缝隙向内传递,便有可能影响到信号的传递品质,并且这样也会使网线于网线接头尾端处乱晃,除了较不美观外,也会让使用者产生是否网线并未固定完全的疑虑。
另外,上述的网线接头结构设计会较一般网线接头的长度为长,若是遇到设置空间上有限制的环境,常常会需要将网线折弯以因应空间上的限制,而折弯的网线如果遇到晃动,则会容易造成折弯处内芯线对之间的对绞和总绞错位,导致网线特性上的破坏。
因此,已有美国第8262406号专利针对问题做出改良,此篇专利叙述了网线接头与一个带有折弯角度的尾套相连接,尾套一端设计成三面具有凹槽,第四面呈现开放状态的样式,而网线接头尾端具有凸起的轨道状结构,利用尾套第四面开放处容置网线接头尾端的轨道状结构,再将尾套封闭以将网线折弯到预定角度,并且通过封闭的尾套保护折弯的网线。美国第20150280349和第 20150280360号专利也提到与其相似的内容。
然而,上述的折弯方式都有一个问题点,就是设有折弯尾套的网线接头和一般的网线接头是不同的产品,也即以装设好折弯尾套的网线接头无法任意将折弯尾套卸下,因此必须要将网线折弯而无法直接从网线接头处出线,导致使用者在购买时就需考虑好是否长时间都不会变动,若是有变动就必须要再次将网线与网线接头重新连接安装,极为麻烦。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苦心研究,并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提供一种网线接头,以期可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43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