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内雨水和/或污水排放处理的净化设施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0408.7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宗兵年;佘新正;韦联平;金威力;汪正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封喜彦,胡晶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雨水 污水 排放 处理 净化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道内雨水和/或污水排放处理的净化设施。
背景技术
自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以来,各地人民政府迅速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控源为本,截污优先”、“科学诊断,重在修复”、“建管并重,强化维护”和“综合施治,协同推进”四条原则体现了控源截污工作的系统性,其中,截污是减少进入水体污染物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面对已有排水口的“常流水”,一堵了之是行不通的,特别是雨水排水口、合流排水口堵不了,也不能堵。这就需要在调查和诊断,摸清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申请公布号为CN106219813A名称为“雨水泵站雨季放江(河)黑臭水处理方法”的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通过对雨水管道底泥冲刷、雨水井底泥扰动提升,泥砂渣分离以及药剂缓释抑菌削减黑臭水处理,但该工艺需要额外占地,投资高。
并且,目前尚无用于河道内雨和/或污管排放的净化设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内雨水和/或污水排放处理的净化设施,在短期截污措施难以全面实现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对泵站放江排放口污水进行相应净化处理,实现感观上快速消除黑臭,水质上大大改善的目的,减少泵站放江水对河道的污染,并且整个处理设施的表面为水生植物,结合周围风貌,整体景观效果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河道内雨水和/或污水排放处理的净化设施,其包括:
至少一层高透水性屏障,所述高透水性屏障的至少一部分为柔性屏障,所述高透水屏障设置在水中并包围雨水和/或污水排放的排水口,形成一高透水性围隔区域;
至少一个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排水口与所述高透水性屏障之间并位于所述高透水性围隔区域之内。
本发明采用的高透水性屏障对水的阻隔作用小,实现了拦截颗粒污染物的同时保证水的快速通过,排水流量大,能够满足排水要求。具体地,本发明的高透水性屏障在用于泵站放江水处理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实现排水,不会导致排水口水量的聚集。例如,将本发明的净化设施用于放江水处理时,本发明的高透水性屏障在放江水透过屏障速度小于0.01米/秒以下时均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排水和净化。本发明对高透水性屏障的设置层数不做限定,一层以上均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方案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高透水性屏障的设置层数。
本发明设置了挡板,因而能够适用于大排水量、水流速度高的污水处理场合,例如泵站放江水。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排水口并靠近所述高透水性屏障进行固定设置。将所述挡板靠近所述高透水性屏障设置并远离所述排水口,能够减小排放的水对挡板的冲击力,进而使挡板能够承受更大的水流冲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高透水性屏障全部为柔性屏障,所述挡板与所述柔性屏障之间不连接。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本发明的净化设施施工比较容易。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高透水性屏障对应于所述挡板的部分为刚性屏障,其余部分为柔性屏障,所述挡板与所述刚性屏障相互连接。这种结构设置能够增加高透水性屏障的强度以及挡板的耐冲击力。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障包括一个或两个表面层和设置在所述表面层上的大量密集纤维丝,所述表面层上设置有大量透水孔,所述纤维丝的设置方向与水流方向平行或基本平行。本发明的所述高透水性屏障的所述表面层用于拦截大颗粒物,大量密集纤维丝用于拦截小颗粒,两者结合实现了对颗粒污染物的有效拦截,保证了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具体地,比表面积巨大的大量密集纤维丝能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场所,进而使得纤维丝上附着很多微生物的粘液,小颗粒悬浮物通过富有粘液的纤维丝表面后,粘液附着在小颗粒悬浮物表面使其体积和重量变大,因而使小颗粒沉降在所述高透水性屏障的内部和附近。并且,纤维丝的设置方向与水流方向平行或基本平行,使该高透水性屏障不易堵塞。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层为编织而成,并通过编织形成大量规则排列的所述透水孔,所述纤维丝固定设置在所述表面层上。经发明人实验证明,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表面层进而形成的高透水性屏障对水的阻隔性小,拦截颗粒物的效果好,并且不易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4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