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9408.5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5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一辉;张昆;王越;赵宏春;郝鹏;武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8 | 分类号: | H01S3/08;H01S3/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谐振腔 耦合 系统 | ||
1.一种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第一光纤和光学谐振腔;
所述第一光纤具有由光纤延伸出的锥形区以及与所述锥形区连接的束腰区;
所述光学谐振腔由光学介质形成,呈柱状且中间宽两端窄,并且所述光学谐振腔沿轴向半径渐变;
所述激光器用于产生激光,输入所述第一光纤,使光依次沿所述锥形区、所述束腰区传播;
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锥形区对应位于所述光学谐振腔外表面,由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束腰区一端输出光,所述第一光纤中传播的多个波导模式通过所述锥形区同时分别与所述光学谐振腔内的两个谐振频率接近的谐振光波模式耦合,多个波导模式通过与所述光学谐振腔内谐振光波模式的耦合发生能量转换,通过能量转换,对于其中的某一波导模式的输出产生增强的电磁感应诱导透明现象的线型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锥形区的轴向与所述光学谐振腔的轴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锥形区外表面到所述光学谐振腔外表面的距离小于一个入射光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束腰区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光纤内传播光的高阶模式的截止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谐振腔以中线轴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光纤与所述激光器连接的、用于调节光的偏振状态的偏振控制器,所述偏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纤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纤的输出光、所述光学谐振腔的输出光的光电探测器;
与所述光电探测器连接的、用于显示输出波形的示波器。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为输出窄线宽且波长可调谐的激光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光纤中间预设长度区段的保护层去除;
将所述光纤的两端固定在光纤拉锥机上,使所述光纤的轴向与光纤拉锥机导轨的移动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预设速率对所述光纤拉伸预设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谐振腔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谐振腔采用光纤形成,所述光学谐振腔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光纤中间预设长度区段的保护层去除;
将所述光纤固定在光纤熔接机上,将裸露的包层区段与所述光纤熔接机的电极对准;
沿轴向将所述光纤的一端向内侧移动预设距离,通过电极放电,对所述光纤进行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94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