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数据缓存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8802.7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8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邹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一军;赵静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存 注解 可读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缓存配置 数据缓存 缓存层 方式选择 灵活配置 配置文件 统一控制 业务代码 业务层 配置 调用 解析 入侵 查询 引入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数据缓存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灵活配置注解的方式选择需要缓存的数据,减少对业务代码的入侵,实现缓存的统一控制。该方法包括:将缓存层jar包引入业务层;解析缓存层配置文件,并配置缓存配置参数;根据所述缓存配置参数在业务方法中配置缓存注解;当所述业务方法被调用时,根据所述缓存注解,实现数据的缓存和/或查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数据缓存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今互联网蓬勃发展,Web项目如同车间里面的轮子,被一个又一个的设计开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让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传递和扩散。相比企业应用,Web项目服务的人群更大,海量的访问通过Web页面传递到了后台数据库。如果没有缓存层的控制,海量访问对数据库来说是个灾难:所有的请求直接落到数据库上。数据库的访问通过I/O读取硬盘上的数据,要解决这种访问压力,除非拥有海量的数据库服务器,来减轻单台数据库的压力。但是这个做法成本太高,因此,只有添加缓存层才是当前互联网项目的王道之举。
目前缓存层的设计较为成熟,通过借助Redis和Memcache缓存组件来实现。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比较完善的一个设计方案,只是粗犷的提到一些技术要点,不成体系;
2、缓存层的代码和业务代码耦合,造成对原有业务代码的污染;
3、缺乏灵活可配置的缓存过期策略;
4、缺少对缓存层的运行监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数据缓存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灵活配置注解的方式选择需要缓存的数据,减少对业务代码的入侵,实现缓存的统一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数据缓存层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数据缓存层的方法包括:将缓存层jar包引入业务层;解析缓存层配置文件,并配置缓存配置参数;根据所述缓存配置参数在业务方法中配置缓存注解;当所述业务方法被调用时,根据所述缓存注解,实现数据的缓存和/或查询。
可选地,配置缓存配置参数包括:设置缓存层切面、配置需要使用到的第三方缓存组件、注册缓存查询策略、注册缓存刷新策略、注册缓存删除策略、注册缓存重载策略、配置缓存层的监控方式。
可选地,配置缓存层的监控方式包括:根据需要在缓存层配置文件中配置缓存日志的输出方式,以实现对缓存过程的监控,其中缓存日志的输出方式包括将缓存日志输出至控制台和/或输出至指定文件和/或持久化到数据库中。
可选地,根据所述缓存配置参数在业务方法中配置缓存注解包括:在业务方法中添加缓存注解,然后根据业务需要修改和/或设置缓存配置参数。
可选地,根据业务需要修改和/或设置缓存配置参数还包括:设置缓存过期时间和缓存过期策略,其中,设置缓存过期时间是指超过预设的过期时间,缓存数据失效,所述缓存过期策略包括在缓存过期后,所有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但只有一个请求被运行访问数据库,其它请求阻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数据缓存层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数据缓存层的装置包括:引入模块,用于将缓存层jar包引入业务层;解析模块,用于解析缓存层配置文件,并配置缓存配置参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缓存配置参数在业务方法中配置缓存注解;缓存实现模块,用于当所述业务方法被调用时,根据所述缓存注解,实现数据的缓存和/或查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8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