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信令数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8116.X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2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枫;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20 | 分类号: | H04W4/20;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吴崇 |
地址: | 4300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利用基站对移动终端的信令软采,得到到达角度AOA的字段和时间提前量TA的字段;根据AOA的字段和TA的字段,计算出移动终端相对基站的到达角和距离;基于到达角和距离,计算出移动终端相对基站的在经度方向上的经度距离和在纬度方向上的纬度距离;依据经度距离和纬度距离,计算得到移动终端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基于道路网对道路网对应的地图进行分区,生成移动终端的合理运动区域;根据经度和纬度将移动终端所在位置标记在地图上,删除合理运动区域外标记的位置。本实施例可以实现用户级别的精确定位,解决了现有的只能进行小区级别的定位的精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更好的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需要获得用户的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的信令数据,通过对这些信令数据处理分析来获得用户所处地区的通信质量情况,从而做出快速并且有针对性的处理。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在传统的软采信令分析中,通过软采得到的字段中只有ID(identification,身份标识号)作为用户的唯一识别方式,而无法使用用户的手机号作为每一个用户的识别标志。具体来说,由于用户的ID在掉线后会被重新分配,因此无法直接利用软采字段中的ID准确追踪定位用户。只能通过软采数据进行小区级别的粗定位,并在粗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用户通话体验分析,而无法对数据进行用户级的精确分析处理。
如何通过软采的信令数据对用户进行精确位置定位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通过软采的信令数据对用户定位的精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基站对移动终端的信令软采,得到到达角度AOA的字段和时间提前量TA的字段;
根据AOA的字段和TA的字段,计算出移动终端相对基站的到达角和距离;
基于到达角和距离,计算出移动终端相对基站的在经度方向上的经度距离和在纬度方向上的纬度距离;
依据经度距离和纬度距离,计算得到移动终端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基于道路网对道路网对应的地图进行分区,生成移动终端的合理运动区域;
根据经度和纬度将移动终端所在位置标记在地图上,删除合理运动区域外标记的位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令软采单元,利用基站对移动终端的信令软采,得到到达角度AOA的字段和时间提前量TA的字段;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AOA的字段和TA的字段,计算出移动终端相对基站的到达角和距离;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到达角和距离,计算出移动终端相对基站的在经度方向上的经度距离和在纬度方向上的纬度距离;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依据经度距离和纬度距离,计算得到移动终端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基于道路网对道路网对应的地图进行分区,生成移动终端的合理运动区域;
位置删除单元,用于根据经度和纬度将移动终端所在位置标记在地图上,删除合理运动区域外标记的位置。
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用户定位的场景,具体可以通过对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定位来间接对用户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1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音频信号解码和呈现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用户设备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