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系统的轻量化C型梁结构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8064.6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6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武;朱杰;钟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威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62D2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气 悬架 系统 量化 结构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型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系统的轻量化C型梁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悬架因其独特的优点在车辆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为将压缩空气送到弹簧和减震器的空气室中,以改变车辆的高度,从而起到减震效果。空气悬架使车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轻便性。空气悬架中,支架是整个悬架系统的最重要承载结构件,而C型梁即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悬架支架结构。目前常用车辆正朝轻便灵活的方向发展,其中悬架系统也需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C型梁通常具有整体重量较大,且制造工艺复杂,安全系数低等缺点,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铸造工艺是现有技术中C型梁最常用的制造方法,如专利号CN200420019766.6中的空气悬架的C形梁即为整体铸造形式,但由于C型梁尺寸较大,若常用铸造工艺,则单个C型梁的整体铸造件的重量可达200kg,除影响车辆动力性能外,还存在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另外,由一体成型的空心管材制造C形梁也是较常用的C形梁制造方法,专利号CN201510229124.1即采用了上述制造方法,而用于空气悬架系统中的无缝管梁的强度比较差,制造工艺复杂,且折弯段需采用热弯工艺,对弯弧处也存在不可控的材质破坏,成型后还需对弯弧处进行探伤,在行驶过程容易损坏,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系数低。因此,现有的C型梁具有整体重量较大,生产成本高,C型梁在受力时,易出现应力集中,制造工艺复杂等缺点。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整体强度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安全系数,整体重量较轻,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有效的避免应力集中的轻量化C型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系统的轻量化C型梁结构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制造方法具有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成品率高,结构合理,使C型梁轻量化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系统的轻量化C型梁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C型梁结构由上衬梁与下衬梁通过焊接扣合而成,所述上衬梁与下衬梁均由平面板材通过冲压获得,所述上衬梁与下衬梁均由中间直线段和对称设置在中间直线段两端的折弯段组成,所述折弯段包括圆弧段、加强段和末段,所述中间直线段通过圆弧段与加强段相连接,所述圆弧段通过加强段与末段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弧段与中间直线段连接的一端到末段与非加强段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小。
优选的,所述上衬梁与下衬梁的横截面均为“U”形。
优选的,所述中间直线段的横截面中“U”形的高度为70mm,底部宽度为80mm。
优选的,所述C型梁结构中上衬梁与下衬梁的结构完全相同。
优选的,所述上衬梁与下衬梁均采用550L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制造方法具有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成品率高,结构合理,使C型梁轻量化的优点,本发明所制造的C型梁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整体强度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安全系数,整体重量较轻,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有效的避免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C型梁结构中上衬梁与下衬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C型梁焊接扣合后的主视图;
图3为C型梁焊接扣合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威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威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0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铝车厢顶部组件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管道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