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种活性污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的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7793.X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兵;谢瑞桃;韦京云;张新喜;唐素兰;朱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种 活性污泥 进行 水体 治理 维护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接种活性污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的方法,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高活性接种污泥,采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种和浮水植物同步治理黑臭水体,其步骤为:
1)在黑臭水体中种植高效吸收氨氮的浮水植物,种植面积为水面的1/4~1/3;
2)将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经离心脱水处理后成干泥,作为高活性微生物种源投加到黑臭水体中,活性污泥与黑臭底泥质量比为1:5~1:10;对黑臭水体泥水进行充分搅拌,通气充氧,促进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
3)水体搅拌作业前进过程中,将浮水植物无损伤地从作业船前传送到船后水体中,保持浮水植物对氨氮的去除作用;浮水植物生长超过水体需求时,被收集、脱水、压缩成块移出水体,可作为动物饲料的生产原料;
4)对搅拌作业后水体中没有活性的底泥,作业船将其抽出排到水体岸边,改善土壤结构,并为植物提供营养。
2.一种接种活性污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一作业船,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所述作业船船体上安装了泥水搅拌系统、增氧曝气系统、污泥投加与采集系统、浮水植物采集传输系统、浮水植物脱水压缩系统、动力系统与控制系统;其中,浮水植物采集传输系统将浮水植物无损伤地收集起来再返回到水体中,并在浮水植物生长超过水体需求时,将部分浮水植物输送给浮水植物脱水压缩系统,由浮水植物脱水压缩系统脱水、压缩成块移出水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种活性污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水搅拌系统包括安装在作业船两边的搅拌设备一(101)、搅拌设备二(102)、搅拌设备三(103)和搅拌设备四(104),及其对应的驱动装置搅拌电动机一(601)、搅拌电动机二(602)、搅拌电动机三(603)和搅拌电动机四(604),搅拌设备一(101)、搅拌设备二(102)、搅拌设备三(103)和搅拌设备四(104)的内空杆(107)穿过水平齿轮(106),搅拌电动机一(601)、搅拌电动机二(602)、搅拌电动机三(603)和搅拌电动机四(604)通过相交轴的竖向齿轮(105)带动水平齿轮(106)转动,水平齿轮(106)带动内空杆(107)转动,内空杆(107)可根据水体深度相对水平齿轮(106)进行升降高度调节;内空杆(107)上安装橡胶搅拌桨片(108),下部连接搅拌钢丝纤维(109),搅拌钢丝纤维(109)底部连接配重辊球(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种活性污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曝气系统包括空压机(2)、曝气管一(201)、曝气管二(202)、曝气管三(203)和曝气管四(204),曝气管一(201)~曝气管四(204)通过内空杆(107)通入水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接种活性污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投加与采集系统包括贮泥池(3)、污泥泵(302)及其管道,贮泥池(3)上设有加泥口(301)、进水管(303)、出泥管(305),贮泥池(3)内部设有冲泥管(304)和配水环管(307),冲泥管(304)紧靠贮泥池内壁安装,向下倾斜30~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种活性污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303)上设有采泥管(306),采泥管(306)接头上可连接喷射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种活性污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与维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水植物采集传输系统包括输送带(406)、辊柱一(402)、辊柱二(403)、辊柱三(404)和辊柱四(405),输送带(406)一侧设有聚集推板(401),辊柱二(403)由输送电动机(605)驱动,带动辊柱一(402)、辊柱三(404)、辊柱四(405)转动,输送带(406)两侧设有输送挡板(407),输送带(406)下方设有接水槽(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77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