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混合组分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磁共振造影剂及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6778.3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子健;聂立铭;陈小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18 | 分类号: | A61K49/18;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混合 组分 磁性 纳米 颗粒 组装 磁共振 造影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的制备,尤其是涉及基于混合组分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磁共振造影剂及制备。
背景技术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化学、物理、生物、医学以及能源等各个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顺磁性纳米材料借助其优越的磁性性能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针占据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磁性纳米材料的顺磁或铁磁性质是一种天然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上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曾批准上市的磁共振造影材料菲立磁(Feridex)是一种葡聚糖包裹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它能够作为良好的横向(T2)造影剂提高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明亮对比度,从而提高临床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然而,菲立磁在2008年被迫停产,各中原因较为复杂。其中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横向(T2)磁共振造影性能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有效的临床试剂用于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诊断。而且,我国尚没有此类造影剂材料的知识产权,进口试剂昂贵的价格成本无形中造成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发展一种新型高效的造影材料可谓迫在眉睫。
对于磁性纳米材料,特别是氧化铁材料的合成调控一直是纳米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领域,氧化铁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表面结构等因素均对其横向(T2)或纵向(T1)造影增强性能有重要关联。因此,科学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和理论,设计出了基于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高效磁共振造影剂材料。研究人员发现,磁性纳米材料形成纳米组装体后,其横向(T2)造影性能显著增强。然而,其中原因却未得到充分揭示,基于纳米组装体的磁共振造影剂研究和发明创造也一直停滞不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混合组分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磁共振造影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混合组分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磁共振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所述基于混合组分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磁共振造影剂为具有混合组分的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纳米材料,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或顺磁纳米材料。
所述磁性纳米颗粒可选自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钆等磁性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直径可为5~30nm,磁性纳米颗粒的形貌包括球形、立方体、八面体、四面体、棒状、片状、八角叉及其衍生结构。
所述基于混合组分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磁共振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饰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
在步骤1)中,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为油酸分子;所述将聚乙二醇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饰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可采用聚合物配体交换和表面生长的方法将聚乙二醇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饰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
2)将尺寸为5nm与尺寸为15nm的球形聚合物修饰氧化铁纳米颗粒混合,再溶解在氯仿溶剂中,加入超纯水溶解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超声形成乳浊液,搅拌后得到水溶性的混合组分纳米组装体,得基于混合组分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磁共振造影剂。
在步骤2)中,所述超声的时间可为5~10min;所述搅拌的时间可为12h;其他组分的混合组分纳米组装体采用类似方法,而使用不同的尺寸或形貌氧化铁纳米结构作为原料制备得到。
本发明结合先进的纳米合成技术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设计思路并制备出了具有高效横向(T2)磁共振造影性能的纳米组装结构。将不同尺寸和形貌的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组装调控,使其形成混合组分的纳米组装体。相对于单一组分的纳米组装体,发现这种新颖结构的混合组分纳米组装体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横向(T2)磁共振造影性能。其中的混合组分可以为不同尺寸(5~30nm)和形貌(球形、立方体、八面体、四面体、棒状、片状、八角叉)的氧化铁或其他磁性纳米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首次提出混合组分纳米组装体的制备方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所制备的纳米组装体具有显著增强的横向(T2)磁共振造影性能。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制备不同组分的纳米组装体,并使其具有潜在的高效横向(T2)磁共振造影性能。
2)步骤简易,操作方便,产量较高,易于放大化制备;
3)本发明可以轻易扩展到制备各种混合组分的纳米组装体,并使其具有潜在的高效横向(T2)磁共振造影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差压铸造模具的排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半球形锡阳极的浇铸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