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感知外部应力的机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6103.9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2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敏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嘉定区科福***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知 外部 应力 机壳 结构 | ||
1.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壳的最外层是金属或陶瓷或塑料或玻璃外壳,在该外壳上制作有第一绝缘层,在该第一绝缘层上制作有多个应力传感器形成应变传感层电路,
应力传感器具有引出电极,引出电极均连接至引出电路层,引出电路层又与位于所述机壳结构边缘的输出电极连接,
在引出电路层上还设有一个内绝缘层,
所述机壳结构是四边弯曲的曲面结构,应力传感器层的分布按照所述外壳的形状曲面分布,
所述机壳结构的外壳,采用金属CNC数控加工、塑料注塑或碳纤维压铸成型的方法成型,先进行第一绝缘层涂装,然后通过增材制造工艺或印刷激光加工工艺或喷涂蚀刻工艺或点胶工艺制作应变传感层电路,然后通过印刷蚀刻工艺或喷涂工艺或镀层蚀刻工艺制作应力传感器的引出电极,
应变传感层电路包含三种传感器材料,
第一种是浆料材料通过印刷、点胶、喷涂、三维线路喷墨打印工艺方式制作;
第二种是金属丝材料通过金属箔片三维表面贴合、光刻、蚀刻工艺制作;
第三种是金属镀膜沉积一层应变金属膜层,通过光刻蚀刻形成电路,
浆料材料由碳粉材料,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树脂材料组成,成膜厚度一般在0.5um~50um;
金属丝材料为Cr、Mo材料合金,厚度控制到10um~500um;
金属镀膜为Cr、Mo金属或合金,厚度控制在0.03um~5um,
第一绝缘层采用喷涂、电镀、磁控溅射或PVD方法,绝缘材料是氧化铝、氧化硅非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或树脂材料,
引出电极的制作采用三维印刷技术印刷的导电油墨材料制作或者采用导电材料镀膜后光刻电路的方法制作,用于将传感器的电信号导出。
2.一种非金属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壳的最外层是非金属外壳,采用陶瓷或塑料或玻璃材料制作,在该非金属外壳上制作有多个应力传感器,
应力传感器具有引出电极,引出电极均连接至引出电路层,引出电路层又与位于所述机壳结构边缘的输出电极连接,
在引出电路层上还设有一个内绝缘层,
该非金属机壳结构是四边弯曲的曲面结构,应力传感器层的分布也是按照外壳形状曲面分布,
该机壳结构的非金属外壳采用CNC数控加工或者塑料注塑或者碳纤维压铸成型的方法成型,然后通过增材制造工艺或印刷激光加工工艺或喷涂蚀刻工艺或点胶工艺制作应变传感层电路,然后通过印刷蚀刻工艺或喷涂工艺或镀层蚀刻工艺制作应力传感器的引出电极,
应变传感层电路包含三种传感器材料,
第一种是浆料材料通过印刷、点胶、喷涂、三维线路喷墨打印工艺方式制作;
第二种是金属丝材料通过金属箔片三维表面贴合,光刻,蚀刻工艺制作;
第三种是金属镀膜沉积一层应变金属膜层,通过光刻蚀刻形成电路,
浆料材料由碳粉材料,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树脂材料组成,成膜厚度一般在0.5um~50um;
金属丝材料为Cr、Mo材料合金,厚度控制到10um~500um;
金属镀膜为Cr、Mo金属或合金,厚度控制在0.03um~5um,
引出电极的制作采用三维印刷技术印刷的导电油墨材料制作或者采用导电材料镀膜后光刻电路的方法制作,用于将传感器的电信号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敏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敏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1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置天线与移动终端的连接使用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