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QR码和阵列指纹密钥的光学加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5266.5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4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闫爱民;魏阳;董佳宾;张敬涛;胡志娟;沈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G06K7/14;G06K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周云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qr 阵列 指纹 密钥 光学 加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的光学加密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基于QR码和阵列指纹密钥的光学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各种信息传递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由于光学系统在信息处理上具有高速并行的处理能力,光学图像加密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很多人开展了光学图像加密技术的研究,采用傅立叶变换、数字全息、菲涅尔变换、夫朗和费衍射、光学相关等光信息处理方法,来达到对信息加密的目的。近年来,Gyrator变换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学变换备受人们重视,尤其在图像加密领域。2007年,Rodrigo等在数学上提出了Gyrator变换,它是传统傅里叶变换在分数级次上的推广,详细讨论了这种变换的多种性质。随后,又提出了在光学上实现Gyrator变换,采用两两之间具有特定距离的三个广义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来实现,进而,Gyrator变换在图像加密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Gyrator变换安全性不高,易于受到攻击,而且,一次加密过程可携带信息量少,只能对单幅或几幅图像进行加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信息加密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QR码和阵列指纹密钥的光学加密方法,即先将原始信息转换为相应的QR码,通过阵列指纹密钥和结合Gyrator变换,实现QR码的加密和解密,再通过智能手机或IPAD等扫描设备读出原始信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QR码和阵列指纹密钥的光学加密方法,包括步骤:QR码转换,混合指纹密钥生成,QR码加密,QR码解密和原始信息再现等五个部分,其包括下列详细步骤:
步骤(1)QR码转换
通过QR码生成器将原始信息转换为相应的QR码;
所述的原始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URL地址和电子邮件等能用QR码生成器在线转换的信息。
步骤(2)混合指纹密钥生成
定义:混合指纹密钥,包括混合指纹加密密钥和混合指纹解密密钥;
通过对混合指纹加密密钥取复数共轭,得到混合指纹解密密钥。
混合指纹密钥生成,通过指纹读取设备获取到人体指纹图像,然后对指纹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使之更清晰;
然后采集更多用户的指纹图像或者同一用户的不同指纹图像,经过上述相同步骤的处理,建立指纹密钥库;
从指纹密钥库中选取出N×M个欲参与加密过程的用户的指纹图像,形成N×M阵列指纹密钥;
由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扩束器扩束后,照射到达曼光栅上,经傅里叶变换透镜L1在焦面处产生N×M束等强度的阵列激光,照射N×M阵列指纹密钥,再经傅里叶变换透镜L2在焦面处生成混合指纹加密密钥。
达曼光栅是一种特定设计的周期性的相位光栅,可以产生等强度的N×M阵列激光,N和M的数值由达曼光栅的结构决定,N×M阵列激光中的每一束激光对应照射N×M阵列指纹密钥中每一个指纹图像,每一束激光光斑大小和每一个指纹图像的尺寸相匹配。
达曼光栅和阵列指纹密钥分别位于傅里叶变换透镜L1的前焦面和后焦面;阵列指纹密钥和混合指纹加密密钥分别位于傅里叶变换透镜L2的前焦面和后焦面。
步骤(3)QR码加密
QR码与加密随机相位板相乘,经过第一级Gyrator变换后,与混合指纹加密密钥相乘,经过第二级Gyrator变换,获得加密QR码。
第一级Gyrator变换是角度为α1的Gyrator变换,第二级Gyrator变换是角度为α2的Gyrator变换。
步骤(4)QR码解密
加密QR码经过第二级Gyrator逆变换,与混合指纹解密密钥相乘后,经过第一级Gyrator逆变换后,与解密随机相位板相乘,获得解密QR码。
解密随机相位板是加密随机相位板的复数共轭;第一级Gyrator逆变换是角度为-α1的Gyrator变换,第二级Gyrator逆变换是角度为-α2的Gyrator变换。
步骤(5)原始信息再现
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扫描解密QR码读出原始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将原始信息转换为QR码进行加密,具有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而且用智能手机或IPAD等设备进行在线扫描,方便快捷。第二、用人体的生物特征——指纹,尤其是阵列指纹作为混合密钥进行联合加密,私密性好,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5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