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接收方向图法分析耦合对接收特性影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4021.0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1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昊;李强;徐文文;权双龙;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宝庆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接收 方向 分析 耦合 特性 影响 方法 | ||
1.一种基于接收方向图法分析耦合对接收特性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FEKO软件建立仿真阵列模型,设置参数和入射信号之间的固定相位差,对模型进行仿真,获取若干包括快拍信号的输出文件,该输出文件包括接收数据和英文说明;
步骤2,采用Java编程对每一个输出文件中的接收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仅包含接收数据的文件;
步骤3,对步骤2的文件采用LCMV算法获得所有入射角度形成零陷的权值;
步骤4,基于权值获取所有入射角度下的抗干扰接收方向图;
步骤5,根据抗干扰接收方向图分析耦合对抗干扰性能的影;
步骤1中若获得没有耦合下的接收数据时的模型建立如下:按照阵列的布局,建立与天线数量相等的仿真模型,每个仿真模型中只放置一个天线单元,每个模型中的天线单元位置不同,并与阵列下的布局一一对应;
步骤1获取有耦合下的接收数据的输出文件的具体过程在于:
步骤1.1.1,采用FEKO软件建立仿真阵列模型,设置参数,参数包括端口所接匹配负载值、模型所处介质空间为真空、输出匹配负载上的电流、求解精度为双精度、入射信号的扫描俯仰角范围、入射信号的扫描方位角范围;
步骤1.1.2,对每一入射信号,设置一固定相位差,使得相邻的入射信号相位上延迟同一固定相位差;
步骤1.1.3,对模型进行仿真,每仿真一次输出一个outi文件,所述outi文件中包含了阵列中所有天线的一个快拍信号,i为快拍的索引值;
获取没有耦合下的输出文件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2.1,采用FEKO软件建立每个天线单元的模型,设置参数,参数包括端口所接匹配负载值、模型所处介质空间为真空、输出匹配负载上的电流、求解精度为双精度、入射信号的扫描俯仰角范围、入射信号的扫描方位角范围;
步骤1.2.2,对每一入射信号,设置一固定相位差,使得相邻的入射信号相位上延迟同一固定相位差;
步骤1.2.3,对第j个天线单元模型进行仿真运算,每仿真一次输出一个outij文件,所述outij文件中包含第j个天线单元模型快拍信号,i为快拍的索引值;
步骤2对于没有耦合下的接收数据的处理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2.1,获取FEKO的输出的每一个outi文件中所有的接收数据和英文说明;
步骤2.2,采用Java编程对每一个outi文件中的接收数据进行如下处理:
查找每一个入射角度接收数据上的英文“Segment loads”,查找到后将下面每个天线单元的接收信号实部、虚部按照在这一行的字符段中分别取出,按照俯仰角从小到大,方位角从小到大的顺序存入到相应的txti文件中;
步骤2中对于有耦合下的接收数据的处理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2.1,获取FEKO的输出的所有天线单元的所有快拍的输出文件中的接收数据和英文说明;
步骤2.2,采用Java编程对每一个outij文件中的接收数据进行如下处理:
查找每一个入射角度接收数据上的英文“Segment loads”,查找到后将下面每个天线单元的接收信号实部、虚部按照在这一行的字符段中分别取出,按照俯仰角从小到大,方位角从小到大的顺序存入到相应的缓存文件中;
步骤2.3,对于所有缓存文件中的接收数据,将第i个快拍下的相同角度的入射信号下的所有天线单元的接收数据按照俯仰角从小到大、方位角从小到大和天线的编号的顺序存入到相应的txti文件中;
步骤3的具体过程在于:
步骤3.1,将所有的txti文件中角度的接收数据全部导入到Matlab中,取出第j角度所有匹配负载上的所有快拍信号如下
其中,M为模型阵列的通道数,N为入射信号的个数;
步骤3.2,用LCMV算法获取第i个角度形成零陷的权值wopti;
步骤3.3,重复3.1、3.2步骤,算出所有入射角度对应的权值wopt;
步骤4具体过程为:
步骤4.1,采用第i个入射角度形成零陷的权值wopti与每个入射角度的接收数据在Matlab里进行矩阵相乘获取接收数据强度结果;
步骤4.2,按照x轴为俯仰角度、y轴为方位角度、z轴为接收数据强度结果获取三维图用于表示第i个入射角度下的抗干扰接收方向图;
步骤4.3,重复步骤4.1、4.2,获取在所有入射角度的抗干扰接收方向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分析方法为:当某个入射角度对应的权值wopt,在抗干扰接收方向图中,接收增益最小,说明此时抗干扰性能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40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