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纤位移传感系统的位移测量信号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9769.1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7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为度科创检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祝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位移 传感 系统 测量 信号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纤位移传感系统的位移测量信号分析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环境适应性差、环境因素影响大、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包括信号源、待测物体,与信号源连接的二等分功分器;二等分功分器第一输出端连接直调激光器;直调激光器连接光纤位移传感探头;光纤位移传感探头与高速光电探测器连接;IQ混频器射频输入端与所述高速光电探测器,本振输入端与二等分功分器第二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依次连接后处理模块;信号源用于输出微波信号,微波信号经二等分功分器后通过直调激光器变为光载波信号;高速光电探测器用于转换光波信号为微波信号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领域,可用于通信领域,医疗器械中,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光纤位移传感系统的位移测量信号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确、适应性强、小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倍受青睐。光纤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包括抗电磁和原子辐射干扰的性能,径细、质软、重量轻的机械性能;绝缘、无感应的电气性能;耐水、耐高温、耐腐蚀的化学性能等,它能够在如高温区,如核辐射区,起到人的耳目的作用,而且还能超越人的生理界限,接收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的外界信息。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来自光源的光信号经过光纤送入调制器,使待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源,在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器,经解调后,获得被测参数。
目前光纤位移传感器主要有光纤光栅,光纤法珀和光纤M-Z干涉仪等类型的传感器。现有技术中的光纤位移传感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是传感器的环境适应性差,光信号的抖动,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对传感器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提供一种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稳定性高的光纤位移传感系统就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环境适应性查、稳定性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光纤位移传感系统,该光纤位移系统具测量速度快,测量范围大,并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纤位移传感系统,所述光纤位移传感系统包括信号源101、待测物体,与信号源101连接的二等分功分器;所述二等分功分器103第一输出端连接直调激光器102;所述直调激光器102连接光纤位移传感探头106;所述光纤位移传感探头106与高速光电探测器104连接;所述IQ混频器105射频输入端与所述高速光电探测器104,本振输入端与二等分功分器第二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依次连接后处理模块;所述信号源101用于输出微波信号,微波信号经二等分功分器103分配后通过直调激光器102调制为光载波信号;所述高速光电探测器104用于转换所述光纤位移传感探头106输出的光波信号为微波信号;所述IQ混频器105用于将射频输入端信号分为正交的I路信号及Q路喜欢好,I路信号及Q路信号均与本振端输入信号混频;所述后处理模块用于解调混频器输出信号为待测物体位移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优化,进一步地,所光纤位移传感探头106包括套筒301,均固设于套筒301上的光缆302及扩束准直透镜303;所述光缆302包括光发射单模光纤203以及贴设于光发射单模光纤203四周的N芯多模接收光纤204;其中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后处理模块包括信号放大器109,与信号放大器109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电路201及信号处理及显示模块202。
进一步地,所述后处理模块还包括滤波器108,所述滤波器108连接于混频器输出端及信号放大器109;所述滤波器108通带频率范围包括混频器输出端工作频率,所述滤波器108用于消除干扰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器108为低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大于混频器输出端工作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电路201包括多路开关模块,与多路开关模块连接的AD采样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为度科创检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为度科创检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97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