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心温度的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7030.7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7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鲍云杰;蒋启贵;李志明;黎茂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心 三维空间 温度分布图 成像信息 柱面 分析 测量 图像分析软件 变化规律 分布特征 热成像仪 特征分析 温度分布 温度信息 岩心表面 物性 钻井液 页岩 成像 裂缝 存储 油气 地质 发育 | ||
一种岩心温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清理岩心表面的钻井液;(二)、利用热成像仪分别对岩心的柱面、端面以及截面进行成像,并存储相应的成像信息;(三)、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成像信息进行分析,获得柱面、端面、以及截面的温度分布图;(四)、根据温度分布图的特点,分析温度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计算泥页岩岩心的平均温度。从三维空间的角度对岩心温度进行获取和分析,同时,通过分析岩心温度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对于获得准确的岩心温度信息,进一步由温度分布特征分析岩心的物性、裂缝发育等特征,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具有特殊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应用于地质领域的一种岩心温度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泥页岩岩心是宝贵的油气地质信息载体,通过泥页岩岩心的取样及分析测试可以获取泥页岩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程度、含油气性等信息。在泥页岩岩心由井底提升到井口的过程中,由于井深、施工条件不同,以及页岩自身特性的差异,使得降压、降温、气体逸散等现象既有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含气泥页岩岩心在由井底提升至井口过程中,伴随着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变化及散失,其变化特征与页岩岩心所处的压力条件、温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页岩岩心出筒后,即获取其温度信息,掌握岩心温度变化特点,对于页岩气赋存状态变化特征研究,岩心损失气量计算以及含气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页岩岩心在离开温度较高的井底,提升至井口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钻井液对其柱面具有一定的冷却作用,致使岩心温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钻井液浸入岩心内部的冷却作用,使得岩心内部不同位置以及柱面的温度均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岩心温度分布多样化、复杂化,温度检测存在较大困难。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测量固体温度的方法来测量泥页岩岩心的温度,如热敏元件、红外热成像等方法均可以测定固体温度,其中利用热敏元件可以测定固体表面的温度,通过钻孔可以测定固体内部的温度;而红外热成像方法可以测定固体表面的温度,并有成功应用的实例。但就钻探现场,与岩心出筒之后立即获取岩心表面及其内部的温度分布的需求而言,上述方法还难以直接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岩心是非均质性很强的多孔介质,由物性、裂缝等因素导致岩心在由井底提升至井口的过程中,钻井液浸入、降温程度等在岩心不同的部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温度分布在三维空间具有不均匀性,因此,岩心的温度表征应该从三维空间的角度进行获取和分析,同时,通过分析岩心温度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对于获得准确的岩心温度信息,进一步由温度分布特征分析岩心的物性、裂缝发育等特征,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具有特殊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现有技术中测量页岩岩心温度方法的准确性,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页岩岩心温度分布研究的实验方法,为页岩气评价研究提供新依据。
一种岩心温度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清理岩心表面的钻井液;
(二)、利用热成像仪分别对岩心的柱面、端面以及截面进行成像,并存储相应的成像信息;
(三)、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成像信息进行分析,获得柱面、端面、以及截面的温度分布图;
(四)、根据温度分布图的特点,分析温度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计算泥页岩岩心的平均温度。
所述的岩心温度的测量方法,其中,所述成像信息包括岩心位置的三维坐标以及所述坐标对应的温度。由于温度分布在三维空间具有不均匀性,因此,岩心的温度从三维空间的角度进行获取和分析,从而获取岩心温度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能够更准确获得岩心温度信息。
所述的岩心温度的测量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方法包括:
(1)将温度分布图分为若干个区域;
(2)分析所述区域的三维空间分布特性,获取平均温度。将温度分布图分成若干区域,对准确分析岩心温度规律,对于获得准确岩心温度信息,能够准确的进一步获得平均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7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传感器及传感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主动辐射红外场景转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