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复合生物制剂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56208.6 申请日: 2017-03-16
公开(公告)号: CN106929446B 公开(公告)日: 2018-07-17
发明(设计)人: 高增毅;段康民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西诺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02;A01N43/90;A01P3/00;C12R1/0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10000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伯克霍尔德氏菌 保藏 苦参碱 复合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 菌株 防治 中国微生物菌种 生物防治 发酵菌剂 混合生物 健康果实 菌种分类 生物制剂 植物叶片 速效 生防菌 天然的 抑菌谱 植物源 菌剂 抑菌 制备 兼容 果实 复合 申请 应用 安全 管理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该菌种分类命名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已于2016年10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140;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包括该菌株发酵菌剂与5%苦参碱组成的复合生物制剂。本申请的菌株来源于健康果实表面,属于天然的植物生防菌,更加安全,且作为生物防治时更有利于定殖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表面,能够起到长效的防治。同时,本专利选用植物源的苦参碱与其菌剂复合组成强效生物制剂,相比于单一的微生物制剂,混合生物制剂的抑菌谱更广,且兼容了苦参碱速效防治效果和微生物制剂长效防治的特点,抑菌效果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复合生物制剂的制备及应用。

技术背景

目前对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的研究已较多,主要集中在应用该属内的菌株产生酶或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如以下专利文献:公开号1195373(日本,中山美香等,公开日2004/03/24)的降解卤代烃的微生物及应用;公开号1484703(日本,早出广司,公开日2004/03/24)的葡萄糖脱氢酶和生产该脱氢酶的方法;公开号1867676(日本,山口将宪等,公开日2006/11/22)的鲨肌醇的制备方法;公开号101198695(德国,贝赛林等,公开日2008/06/11)的生产脂肪酶的方法;公开号101153272(中国,盛下放等,公开日2008/04/02)的一种铅镉抗性细菌及其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方法;公开号102046778A(日本,古贺一治、增田绅吾,公开日2011/05/04)的降低植物体中的重金属含量的细菌;公开号101671636(中国,郭军康等,公开日2010/03/17)的一种抗重金属植物促生菌制剂及其施用方法。但以上文献都没有涉及到植物病原菌生物防治的相关应用。

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任嘉红等发现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对杨树溃疡病具有防治效果(任嘉红等,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微生物学通报,2010-06-20;任嘉红等,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的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中国生物防治,2010-08-08;叶建仁等,一种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在防治杨树溃疡病中的应用,中国专利,2009-10-14;);查传勇发现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Lu10-1能够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查传勇等,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Lu10-1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蚕业科学,2009-06-15);林善海等发现伯克霍尔德氏菌对香蕉褐缘灰斑病具有防治效果(林善海等,拮抗伯克霍尔德氏菌对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生物防治试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08-01)。

此外,本申请的申请人多年来对伯克霍尔德氏菌研究较为深入,例如申请人本人于2013年7月30日申请了相关专利201310326671.2,其中涉及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145;该菌株是申请人发现的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一代菌株,尽管其发酵物在防治病原真菌或病原细菌类病害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申请人仍希望分离或筛选出更优良的菌株,以及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出抗菌效果更优的抗菌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提供一种生防菌株,以及在该菌株基础上制备高效的复合生物制剂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复合生物制剂产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其特征在于,该菌种分类命名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已于2016年10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其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140。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的16SrDNA序列如附件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诺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西诺农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6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