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网络失效节点的生成树容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3746.X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5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郑露露;武继刚;姜文超;刘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753 | 分类号: | H04L12/753;H04L12/705;H04L12/707;H04L12/725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络 失效 节点 生成 容错 方法 | ||
1.一种基于网络失效节点的生成树容错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生成树的查找
输入无向连通网络拓扑图G,在无向连通网络拓扑图G中找出所有边不相交的生成树,用Pe代表网络链接存活度,使用最小损失的边不相交生成树算法EDSTA(the Minimum-CostEdge Disjoint Spanning Tree Algorithm),找出最合适的边不相交的生成树个数K,用网络存活度计算式求出网络存活度,网络存活度计算式:所述T1为第1棵生成树,Tk为第k棵生成树;
2)损失计算
输入生成树,输出生成树相邻矩阵和距离矩阵,求每个节点失效时生成树的距离矩阵,求节点失效时网络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总损失;
所述损失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对于无向连通网络,当网络中的节点失效后,对网络的整体连通状况有三个方面的破坏:首先,被删除的节点不能分别再与剩余节点相互连通;其次,若有多个被删除节点,被删除的节点之间便失去连通;最后,剩余节点中的部分节点之间的路径由于被删节点原来所起到的桥梁作用的丧失而不再连通;将前两者之和称为直接损失,用Q表示,将最后一种损失称之为间接损失,用T表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之和称为总损失,用U表示,它表示节点删除后对整个网络连通状况的总的破坏程度;
②对于步骤1)中得出的所有边不相交的生成树,计算每个节点失效时对其的破坏程度,第i个节点失效对第j个生成树造成的直接损失为Qij,间接损失为Tij,总损失为Uij=Qij+Tij,节点序号i∈n,生成树序号j∈n;
对于任意节点i,其失效率用Pi表示,网络所有节点失效对第j个生成树造成的总损失:
3)参数对比
计算使用K个生成树的网络总损失和网络存活度,对比两个参数,找出最适合的生成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7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